6、最后的姿势
教学要求: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谭千秋最后的姿势体现出的当机立断、恪尽职守、无私师爱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吗?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
师:这场地震将一个个美丽的乡镇变成了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面对死亡,却发生了这样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这个故事讲的是谁的事迹?谭千秋(板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姿势?面对死亡,谭老师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姿势?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2、出示文中生字新词,个别读,齐读。
洗漱 吱吱 废墟 坍塌
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能结合课文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姿势?谭老师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姿势?
4、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本文主要写了在地震来临的瞬间, 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
5、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你能按时间顺序来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吗?
6、默读,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5月12日,谭老师和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写了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情赞颂。
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
1、让我们先从5月12日的早晨开始回忆,默读第一小节,思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对家人关爱 对工作尽责(“平常” “早早”)
2、齐读第一段。
3、平平常常的一天,谁会料想到会发生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呢?在地震发生的时刻,谭老师又是怎样说,怎么做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熟读课文。
和6、最后的姿势相关的教案:
- 最后的姿势教学案例2015-05-02
- 最后的姿势课文2015-04-24
- 《最后的姿势》导学案2015-04-24
- 最后的姿势说课稿2015-04-13
- 《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5-03-27
- 上一篇:《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 下一篇:《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