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案例

时间:2015-03-29 09:44来源:网络整理点击:字体:[ ]

妙释课文题眼 激发探究欲望---《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案例
背景分析: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在向法国绘画大师达仰学画期间,为了使自己不受外国学生的侮辱,不顾生活清苦,下定决心,刻苦钻研绘画技艺,终于学有所成的故事。这篇课文的题目中的“励志”一词较难理解,而理解这个词又是理解课题、把握文章的关键。因此要化解难点,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励志”一词,从而让学生深刻领悟徐悲鸿强烈的爱国之心、奋发努力的进取之心。

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在我国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名叫徐悲鸿,你们听说过这个人吗?

生1:我知道徐悲鸿一位画家,他画的马非常出名,我家墙上有一副他画的《八骏图》。

生2:我看过《少年徐悲鸿》,他小时侯就非常爱国。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徐悲鸿厉志学画,故意将“励”写成“厉”)

生:(纷纷举手)老师,“励”字写错了!

师:是吗?哪里写错了?

生:旁边还差一个“力”呢!

师:这个“厉”是什么“厉”?

生:是厉害的“厉”,严厉的“厉”。

师:(教师随手在“厉”的后面,用彩色粉笔加上一个“力”)你们知道,这个“励”又是什么“励”吗?

生:是鼓励的“励”,激励的“励”。(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励志”是什么意思呢?

师:“励志”就是“树立志向”的意思。

生:“励志”是不是就是“立志”的意思?(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立志”)

生:一样!

师: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把题目中的 “励志”写成“立志”,这样写不是容易一些吗?

师:其实“励志”跟“立志”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哪里?就让我们认认真真地学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答案。看看谁先把答案找出来?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课后反思:

课文题目中的“励”字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教师在板书课题时故意留下破绽,让学生“发现”错误,不动声色地加以引导。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紧接着,让学生分析“励志”与“立志”的异同,学生误认为“励志”就是“立志”,这是很正常的。此时学生尚未接触课文,若是将正确解释硬塞给学生,学生不容易一下子就转过弯来。教师将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拿来给学生辨析。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发现了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将错误当作教学资源来开发。教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课文,寻找正确答案。相信学生经过认真研读之后,定会理解“励志”的意思,徐悲鸿的爱国情怀、刻苦学艺的精神也会随之凸现出来。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案例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