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案例
妙释课文题眼 激发探究欲望---《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案例
背景分析: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在向法国绘画大师达仰学画期间,为了使自己不受外国学生的侮辱,不顾生活清苦,下定决心,刻苦钻研绘画技艺,终于学有所成的故事。这篇课文的题目中的“励志”一词较难理解,而理解这个词又是理解课题、把握文章的关键。因此要化解难点,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励志”一词,从而让学生深刻领悟徐悲鸿强烈的爱国之心、奋发努力的进取之心。
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在我国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名叫徐悲鸿,你们听说过这个人吗?
生1:我知道徐悲鸿一位画家,他画的马非常出名,我家墙上有一副他画的《八骏图》。
生2:我看过《少年徐悲鸿》,他小时侯就非常爱国。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徐悲鸿厉志学画,故意将“励”写成“厉”)
生:(纷纷举手)老师,“励”字写错了!
师:是吗?哪里写错了?
生:旁边还差一个“力”呢!
师:这个“厉”是什么“厉”?
生:是厉害的“厉”,严厉的“厉”。
师:(教师随手在“厉”的后面,用彩色粉笔加上一个“力”)你们知道,这个“励”又是什么“励”吗?
生:是鼓励的“励”,激励的“励”。(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励志”是什么意思呢?
师:“励志”就是“树立志向”的意思。
生:“励志”是不是就是“立志”的意思?(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立志”)
生:一样!
师: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把题目中的 “励志”写成“立志”,这样写不是容易一些吗?
师:其实“励志”跟“立志”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哪里?就让我们认认真真地学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答案。看看谁先把答案找出来?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课后反思:
课文题目中的“励”字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教师在板书课题时故意留下破绽,让学生“发现”错误,不动声色地加以引导。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紧接着,让学生分析“励志”与“立志”的异同,学生误认为“励志”就是“立志”,这是很正常的。此时学生尚未接触课文,若是将正确解释硬塞给学生,学生不容易一下子就转过弯来。教师将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拿来给学生辨析。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发现了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将错误当作教学资源来开发。教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课文,寻找正确答案。相信学生经过认真研读之后,定会理解“励志”的意思,徐悲鸿的爱国情怀、刻苦学艺的精神也会随之凸现出来。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案例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案例相关的教案:
- 《普罗米修斯》教学案例2015-06-01
- 《触摸春天》教学案例2015-06-01
- 《触摸春天》教学案例分析2015-05-31
- 《夜莺的歌声》教学案例2015-05-31
-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2015-05-28
-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反思2015-05-28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案例2015-05-27
- 颐和园教学案例2015-05-23
- 渔夫的故事教学案例2015-05-23
- 《趵突泉》教学案例2015-05-23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案例2015-05-23
- 《扁鹊治病》教学案例(节选)2015-05-22
- 《幸福是什么》教学案例及反思2015-05-21
-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案例2015-05-19
- 《蟋蟀的住宅》教学案例2015-05-19
- 《猫》教学案例与反思2015-05-19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案例2015-05-13
- 《猫》教学案例2015-05-13
- 比较句子 引发感受---《自然之道》教2015-05-12
- 《万年牢》教学案例及反思2015-05-11
-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案例2015-05-11
- 《父亲的菜园》教学案例2015-05-11
- 《白鹅》教学案例2015-05-08
- 《生命的药方》教学案例2015-05-08
- 上一篇:《峨眉山月歌》教学实录片段
- 下一篇:自然之道一课一练(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