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位置》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简单的方位知识,使学生能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会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这些方位,而且以自己为中心的前后、上下很容易界定,所以例题及“想想做做”都以辨认左右作为教学重点,对于上下、前后,教材只是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使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过程中自主获得认识。教材设计的学习活动有看图说话、游戏、操作等。
1.例题的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编排。
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进行表达;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而且从其中的一句话可以推理得出另一句话。要体会这两句话之间的必然联系,但不要求学生同时说两句话,不要刻意进行这样的练习。
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不会有歧义。如果说出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
2.联系自己的身体作出判断。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想想做做”第1题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要反复进行,让学生学会辨别左右。
“想想做做”第2、4、6题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操作活动。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
3.在开放的情境中练习。
“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苹果上面是鸡蛋”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观察和表达。教学物体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充分地说。图中的五种物体放在冰箱的四层里,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二是语言结构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什么的上(下)面是什么”,也可以说“什么在什么的上(下)面”。在注意语言准确、完整的同时,鼓励说法多样,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但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三是收集一些相关的语言,如苹果的上面是鸡蛋,鸡蛋的下面是苹果;面包的上面是苹果,面包的下面是白菜;牛奶在苹果的下面,牛奶在白菜的上面等,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位置》教材分析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位置》教材分析相关的教案:
- 一年级数学教案—— 《可爱的企鹅》2015-04-11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摘果子2015-04-11
- 第六单元:第二节 (6和7的组成)2015-04-09
- 一年级数学教案——《大家来锻炼》教2015-04-09
- 第一册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15-04-06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2015-04-06
-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2015-04-04
-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二2015-04-03
- 第一册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15-04-03
- “第五单元分类”介绍2015-04-03
- 第一册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15-04-03
- 第二单元 比一比 第一课时 比多少2015-04-02
-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2015-04-02
- 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题2015-04-02
- 人教版一年级第六单元集备《6~10的2015-04-02
-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2015-04-01
-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2015-04-01
- 第六单元课题七:8和9的加减法2015-04-01
- 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题2015-03-30
-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2015-03-30
- 第一册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15-03-30
- 第一单元 位置 教学设计2015-03-30
- 第一单元 数一数教案2015-03-29
- 第二单元 比一比 第二课时 比长短、2015-03-29
- 上一篇:摘果子教学案例及反思
- 下一篇:“认识物体”教学设计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