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怎样猜灯谜

时间:2014-12-15 09:33来源:网络整理点击:字体:[ ]

 

      谜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雅俗共赏、民间风格浓郁的文字联想游戏。它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增长知识,历来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谜语起源于古代的隐语和度辞。“谜语”的命名始于明代,组织者在灯上粘贴迷条供人们去猜,因此又叫做“灯迷”,又因为是上元[元宵]节的一种文字游戏,所以又叫"春谜语"。

谜语是怎样构成的呢?

 

    一般来说,一条谜语由三部分[三要素]组成,即谜面,谜目,谜底。谜面是创作者给猜谜者出的题目,谜目是猜射范围[即打什么],谜底则是谜题的答案。猜谜之前先要仔细分析谜面,再看要求猜什么,同时要看是否标有谜格。

例如:             禁止放羊     唐代人名一     杜牧

 

     “禁止放羊”是谜面,“唐代人名一”是谜目,“杜牧”是谜底。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猜谜方法:

 

1·会意法

 

    别解会意法在猜谜、制谜中一向被推崇为“正宗”的手法。谜语作了别解才有谜味。此法按谜面文义,利用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联想得出谜底,使谜面、谜底经过“不作本意商”后而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例如:

 

    谜面为“出淤泥而不染”,猜一部影片的名字, 谜底是“白莲花”。这里把白色的莲花,别解为“清清白白的莲花”, 扣合谜面。又如:“故土知乡情”,猜中药名二,谜底是“生地、熟地”这里把中药“生的地黄”和“熟的地黄”,别解为出生的地方即是熟悉的地方

 

2·正扣法

 

    此法在猜、制谜中运用较多,即通常所说的正面会意法谜底亦须别解,别解后与谜面原意相近, 易于理解

 

例如:

 

    “婚姻法”,猜数学名词一,谜底是“结合律” 。猜射时将“婚姻”解为“结合”,“法”解为“律”,通俗易懂。又如:“洪武盛世”猜电影演员一,谜底为“朱时茂”。这条谜语中以“洪武” 扣 “朱”字因“洪武”乃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提起“洪武”,自然联想到“朱”字。 

 

3·反扣法

 

    此法也叫反意法,是从谜面文义相反的方面以联想寻迷底,取与谜面文义相反的意义,即所谓反面会意。正扣法是在谜面文字同义词或近义词上去寻觅,反扣法则是在谜面文字的反义词上去觅底。

 

例如:

 

    “读新书,读好书”,猜成语一,谜底为“不念旧恶”。“读新书,读好书”即“不读旧书 不读恶书” “读”解为“念”。简写即是“不念旧恶”。又如:“定语”猜成语一,谜底为“不易之论”。谜面中的“定”作“固定”解,以扣合谜底中的“不易”[不可更易、变动]。

 

4·增损法

 

    此法即利用汉字字形所固有的结构特征,用加、减谜面文字结构的部分得出谜底,因此也叫“加减法”。

 

例如:

 

    “加一点为好”,打一字,谜底为“艮”字。这条谜的猜法是根据谜面要求联想汉字中那一个字增加一点为“好”的意思,从而得出谜底“艮”字。又如:“少一些,再少一些,猜一个字,谜底为“此”字。此谜根据谜面要求“些”字少“一”,再少“一”,便得出谜底为“此”字。

5·离合法

    此法顾名思义,是用分离或合并汉字结构部分的方法得出谜底。这类谜的特点是在谜面上往往带有离、合意思的字、词。

 

例如:

 

    “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猜一字,谜底为“省”字。“自小”合在一起是“省”字;“目”之前“少”字相联系也为“省”字;离合两次,谜底归一。又如:“知君名下来相会”,猜一名词,谜底为“成品”。根据谜面文义的要求,“知君名”的下面各为一个“口”字,三个“口”字相会便“成品”了。

 

6·用典法

 

    此类谜语往往借用古代的成语典故、寓言传说或历史掌故,让猜射者根据谜面凭借的典故联想得出谜底。这样又拓宽谜的意境,增加猜射者的兴趣。

 

例如:

 

    “桃花潭水深千尺”,猜一句成语,谜底为“无与伦比”。这条谜假如不熟悉李白这句诗的下句是“不及汪伦送我情”就无法猜出。又如:“匡衡何以凿壁”,猜两句常用语,谜底为“目的、借光”。

 

7·漏字法

 

    即谜面上有意漏掉某些词或字,揭示谜底时针对所漏掉的词或字联想得出谜底。

 

例如:

 

    “学工农兵”,猜一个穴位,谜底为“少商”。本来“工农兵学商”是一个完整的词组,谜作者故意把“商”字漏调,构成缺少商的谜底。又如:“金银铜铁”,猜一地名,谜底为“无锡”。

 

8·借代法

 

    此法即在谜底里借用较确切的近义词,通过联想使它替代谜面上的某个词或字,以此举一反三,达到扣合谜底的目的,这也是猜,制谜语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例如:

 

    “天安门上太阳升”,猜一字,谜底是“景”字。“天安门”使人联想到它可以替代北京,太阳即日,“京”字加一个“日”字即构成谜底“景”字。又如:“端午”,猜一句四字成语,谜底为“一马当先”。“端”为开端扣“当先”,十二生肖中的“午”代替”马“,扣合得非常贴切。

 

9·象形法

 

    此法是利用汉字的结构、笔划去比拟、夸张、巧借,使文字的全部或部分的形状变化,运用以字象形或以形象字的构思、联想得出谜底。

 

例如:

 

    “三人踢球一人倒”,猜一个字,谜底为“似”字。这是“点”的象形比喻运用,以“点”比作“球”。又如,“两人走在独木桥上”和“双人走钢丝”,各猜一字。这两条谜的谜底都是“丛”。以“一”相形“独木桥”,“钢丝”等。再如,“树两行山倒映,轻舟一叶水横流”,猜一字,谜底为“慧”字。以“丰丰 ”象形两行树,“心”象形一叶轻舟、形象生动,逼真传神,趣味盎然。

 

10·顿读法

 

    将谜底的词句用标点符号断开,改变原底音节,使原义与顿读后的语义截然不同,使谜的意境产生突变,得出谜底。

 

例如:

 

    “谢绝参现”,猜一句四字常用语,谜底为“不同意见”。分开顿读后为“不同意(扣’谢绝']见(扣'参观']”。

 

11·运算法

 

    运算的方法是使谜面和谜底上的数字通过计算变换,会意得出谜底。

 

例如:

 

    “十二元”,猜一种扑克游戏,谜底为“打百分”。以一“打”字扣“十二”,“一百分”为“一元”。又如:“屈指行程二万”,猜一字,谜底为“董”。把“董”字上下分开读作“++千里”。

 

12·承启法

 

    即承上启下法,要求谜面与谜底相呼应,即底句须与谜面是上下文关系,惑者有必然。猜射这类谜语时需要有丰富的文字知识,熟悉古文、诗词、历史典故等。

 

例如:

 

    “先国家后集体”,猜一外国电影名,谜底是 “第三个人”。我们常讲“国家,集体,个人”这三者的关系,尤其在遇到利害矛盾时,应该先国家,后集体,然后才是个人。又如:“此曲只应天上有”,猜苏、日各一部影片,谜底为“在人间、绝唱”。谜面出自杜甫《赠花卿》诗,下半句是“人间能得几回闻”。谜底隐在下半句,熟悉此诗词才容易猜出来。

 

13·抵销法

 

    将谜面和谜底中相同的字词,通过用其中的有关表示减少、丧失意思的关联字相互抵销得出谜底。

 

例如: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猜一字,谜底为“罗”。谜面通过“少劳少得”抵消后为两个“多”字,可拆成四个“夕”字,“四夕”为“罗”。又如:“坍”,猜花卉名二,谜底为“牡丹、牵牛”。“牡丹”去掉“牛”即成“坍”字。后例属谜底抵销,前例为谜面抵消。

 

14·归纳法

 

    将谜面所示的各种条件,因素在概念上进行归类合并,使其在谜底中通过“归纳”展示出来。

 

例如:

 

    “牡丹江,桃花江、芙蓉江”,猜一位现代画家,谜底为“华三川”。“牡丹、桃花、芙蓉”均为花名,与谜底“华”相扣[“华”通“花”],“江”为水,与“川”相扣。

 

15·问答法

 

    即谜面设问,谜底作答的方法。特点是谜面上一般带有疑问语句的词语。

 

例如:

 

    “是什么组成员”,猜二字,谜底为“口、贝”。乍看谜面的意思好像在问某人是什么组织的人,仔细琢磨,巧妙处是在问“员”字是由什么组成的。又如“功课不好怎么办”,猜一个物理名词,谜底为“应用力学”。

 

16·方位法

 

    根据谜面所示东西南北、上下左右等方位,将谜面中有关字的偏旁或笔画作相应处置后,巧妙缀合为谜底。

 

例如:

 

    “向前一直去”,猜一字,谜底为“句”。“向”字前边一竖去掉即为谜底。又如:“日月自西东”,猜一字,谜底为“明”。“明”字的“日”在左为西,“月”在右为东。

 

17.组合法

 

         由于汉字的特殊结构,有些字的笔画、部首、偏旁只要稍加变换,就可组成另外一个字。这类谜面中往往带有调位意思的关联词,如“调”、“反”,“变”等。

 

例如:

 

         “调查”,猜一国名,谜底为“日本”。根据谜面提示,将“查”字调整一下,重新组合调换成“日本”即扣谜面。又如:“部位相反”,猜一字,谜底为“陪”。“部”字位置反过来调整一下即成“陪”。

 

18·影映法

 

         将谜面中部分字体的笔画、部首或偏旁,按物体在水中或镜中所形成的倒影原理加以处理,尔后与其它字义组成谜底。谜面一般带有与“影”、“映”、“倒”、“颠”等相关的字。

 

例如:

 

        “山山颠连入镜中”,猜一字,谜底为“全”。“山山颠倒”成“彐巨”,相连成“王”,“入”字映到镜中为“人”字,“人”与“王”合为“全”。又如:“《家》将上映”,猜一部外国歌剧名,谜底为“卡门”。“家”与“门”相扣,“上”倒影出“卡”,即构成谜底。猜、制谜语的方法很多,以上只是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供大家研究参考。

 

    怎样猜灯谜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怎样猜灯谜相关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