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会蒋干中计·.示例之一.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三国演义》,通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
一、介绍《三国演义》及课文故事的背景。
提问:
1.《三国演义》是一部什么著作?作者是谁?它与《三国志》有什么不同?
2.《三国演义》写的是什么年代的故事?你能说出故事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吗?
教师归纳:
《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时的罗贯中。《三国志》则是陈寿编写的一部史书。罗贯中根据《三国志》的内容,吸收民间流传的故事、戏曲评话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三国志通俗演义》,即《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取材于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的统治集团间种种复杂的予盾斗争。小说记述的时间漫长,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头绪纷繁。《演义》通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诸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演义》实为一部艺术成就高、影响深远的历史小说。
提问:
“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三国故事“赤壁之战”的前奏。你能说说赤壁之战前曹操和孙刘双方的军事部署吗?
教师归纳:
“赤壁之战”处于攻势的一方是曹操。曹操在扫平北方的军事势力后,挥戈南下,打算消灭刘表、刘备、孙权,以便统一全国。这时正好刘表病死,他的小儿子刘琮向曹操投降。曹操便得了荆州,并任命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训练水师,准备顺江而下,扫平东吴。“赤壁之战”处于守势的一方是东吴。东吴的不少官员面对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无心应战,力主投降。出使到东吴的诸葛亮舌战群儒,驳倒了主降派,使孙权坚定了迎战的决心。孙权任命坚决拒曹的周瑜为都督,率兵抗曹。周瑜认为敌我双方的兵力虽然悬殊很大,但曹操渡江犯了兵家四忌,“北军不熟水战”是他致命的弱点。周瑜就用心研究如何抓住对方的弱点击败曹兵。正好这时周瑜幼年的同窗蒋干受曹操之命前来说降,周瑜来个将计就计,诱使蒋干带回一封假信,借曹操之手把曹操手下的水兵都督蔡瑁、张允杀死,使曹操失去了指挥水战的得力将领。这样就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阅读课文,解释词语,归纳段意。(课文由学生分段朗读或默读。课本已有注释的词语此教案从略。)
第1自然段:
词语:
1.“遣使送书至”中的“遣”,派遣,“书”,书信。
2.“喝斩来使”中的“喝”,喝令,下令;“斩”,杀。
3.“鸣鼓”,击鼓。击鼓是古代作战时的进军信号。
段意:
周瑜毁书斩使。
第2自然段:
词语:
1.“应弦而倒”,意为被箭射中而倒下。“弦”,弓弦,这里代替箭。
2.“便宜从事”中的“便宜”,指方便,便利。
3.“禀”,读bǐng,报告。
段意:
周瑜初战告捷。
第3自然段:
词语:
1.“迤逦”,读yǐlǐ,曲折连绵。这里形容船只在水中行进的样子。
2.“窥”念kuī,从隐蔽处偷偷地看。
3.“深得水军之妙”,很懂得(训练、指挥)水军的奥妙。
4.“谙习”,熟悉,熟练。谙,读ān。
段意:
周瑜暗窥曹营水寨,决心设计先除蔡、张二人。
第4自然段:
词语:
1.“同窗”,同学。
2.“说此人来降”中的“说”,读shuì,意为劝别人听自己的意见。
3.“相厚”,(交情)深厚。
4.“将何物去”中的“将”,携带的意思。
5.“径”,走近路。
段意:
蒋干自荐,往江南说降周瑜。
第5自然段:
词语:
1.“昂然”,抬着头,一种自信和得意的样子。
2.“无恙”,没有毛病。犹如现代“身体好吗”之类的问候语。
3.“良苦”,很辛苦。“良”,很,甚至。
段意:
周瑜先发制人,阻制蒋干说降。
第6自然段:
词语:
1.“偏裨”,偏将,裨将,古代的副职军官。裨,读pí。
2“佯”,假装。
段意:
群英大会,周瑜向蒋干显示地位、实力,使蒋干慑服。
第7自然段:
词语:
1.“同榻”,同床(而卧)。榻,床,读tà。
2.“抵足而眠”,同枕而睡的意思。抵足,足相碰。
3.“狼籍”,亦写作“狼藉”,纵横散乱的样子。
4.“麾下”,主帅的旌旗之下,是古时对将帅的尊称。麾,指挥军队的旗帜,读huī。
段意:
周瑜佯醉,诱蒋干读假信,入圈套。
第8自然段:
词语:
1.“忽觉之状”,忽然醒来的样子。
2.“潜”,偷偷地。
段意:
蒋干中计窃书。
第9自然段:
词语:
1.“乞退左右”,请求让身边的人退下,回避。
2.“省悟”,觉悟到,省,读xǐng。
段意:
曹操中计,斩蔡瑁、张允二将。
第10自然段:
段意:
周瑜闻报大喜,反间计成功。
三、概括情节内容。
课文所论述的故事有一个完整的情节。这个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组成。请同学划分段落,归纳段意,完成课本的“思考和练习”第一题,写出情节提纲。
学生完成作业 后,进行交流讨论。教师作适当引导、归纳:
开端:(第1—3自然段)周瑜决定设计除掉蔡瑁、张允二人。
发展:(第4—6自然段)周瑜利用蒋干实施反间计,大会群英,制止蒋干说降。
高潮:(第7、8自然段)周瑜佯醉泄密,蒋干窃书中计。
结局:(第9自然段)曹操中计,杀蔡、张二将。
尾声:(第10自然段)周瑜闻报,为反间计成功而喜。
四、布置作业 。
阅读课文,思考〔思考和练习〕第一题后面的两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解情节安排的巧妙周密,分析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一课时的内容,学生按情节提纲讲述故事情节。
二、讲析小说情节安排的巧妙周密。(可以通过下列问题的讨论,理解这一特点。)
1.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江口选起?这与本文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教师归纳:
课文的中心是周瑜巧设反间计,借曹操之手,杀曹营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周瑜为什么要除蔡、张二将呢?这与蔡、张二将在曹营中的地位有关。由于周瑜毁书斩使,就引发了曹操与周瑜的三江口之战,由于曹军在三江口战败,就有蔡张二人训练水军之举,又由于这二人整治水军得法,引得周瑜前来窥探,使周瑜产生要“除此二人”的想法。课文从周瑜毁书斩使写起,就是为了交代这些连环着的因果关系,使周瑜除蔡、张二人的决心的产生不显得突兀无凭。这也是小说情节处理的合理之处。
2.蒋干自荐去说降周瑜,向曹操夸下海口,说“凭三寸不烂之舌”,“必要成功。”这些话与故事的情节发展有什么关系?
教师归纳:
蒋干盲目向曹操夸海口,到东吴却碰了壁。一见面就被周瑜封住了说降的口。大会群英,蒋干又为东吴英雄荟集,“兵精粮足”及周瑜忠于东吴的坚定心志所慑服。蒋干眼看无法完成说降周瑜的任务,心急如焚,与周瑜同榻共寝,可是“如何睡得着”。此时他发现一封蔡、张降吴的密信,真是绝处逢生,正好带回去交差邀功。由于这一心理因素,使蒋干分不清书信的真伪,极易受骗中计。因此,蒋干出发前的夸海口与到东吴后的窃书中计有着必然的演进规律。情节的发展顺理成章,合乎逻辑。
3.一封假书信为什么能瞒过蒋干、曹操二人?
教师归纳:
蒋干除了由于受急于要捞点情报以便回去交差这一心理因素驱使而使他分不清真假以外,还因为周瑜特意安排了一些迷惑他的细节,被一步步引入圈套。一是周瑜故意合着假书信的内容说梦话,让蒋干相信降书属实,二是安排人在四更时来向周瑜报告“江北有人到此”,还在与周瑜密语时故意漏出一句“急切不得下手”的话,令蒋干对书信之事确信无疑。
再说曹操,三江口之战“东吴兵少,反为所败”,他在怪蔡、张二人“不用心”时,已对这两个荆州降将不放心。看到蒋干带回的降书中有“降曹”“迫于势耳”、“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之语,都与蔡、张的身份、练兵的做法相符,遂使曹操也受骗中计。所有这些情节都能前后照应,上下合榫,这是小说情节处理的高明之处,
4.曹操斩杀蔡、张二将后,课文为什么还要选入,“细作探知”一段?
教师归纳:
“细作探知”一节是这则故事的尾声,不仅为了交代周瑜反间计的成功,与开端相呼应,还体现了这一反间计对长篇小说后面的情节赤壁之战的战略意义。
三、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的捕写充分表现了周瑜、蒋干、曹操的性格特征。(用提问、讨论、归纳的方法进行教学。)
关于周瑜:
1.小说写周瑜有哪些主要情节?
教师归纳:
毁书斩使,挫败曹军,暗窥水寨,款待蒋干,施反间计,诱人中计等。
2.这些情节表现了周瑜怎样的性格特点?
教师归纳:
他既有决断大谋略的气魄(经过实地察看之后决定设计先除“深得水军之妙”的两个将领,以削弱曹操的水上战斗力,能抓住主要矛盾,迅速作出决断),又有捕捉小的战机的敏锐(一听说蒋干来访,立刻决定利用蒋干施行反间计)。反间计施行的计划又安排得非常缜密,引人入彀。足见周瑜是一位足智多谋的统帅。
3.周瑜在接待蒋干时的六次“笑”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①“间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这个“笑”是为蒋干送上门来助施反间计而高兴,表现出他在与敌斗争中操着主动权,极为自信。
②“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这个“笑”是表示自己早已看透了蒋干的来意,嘲笑蒋干欲盖弥彰。
③“瑜笑而挽其臂曰:‘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既无此心,何速去也?’”这个““笑”,是虚情假意地对蒋干表示亲切,稳住他,以便让他上钩。
④(瑜)“说罢,大笑畅饮。”这个“大笑”是让蒋干感到毫无戒心,以便麻痹将干。
⑤“瑜佯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这个“大笑”表示为自己今日的成就地位而自豪,让蒋干认识到周抗曹之心不可动摇。
⑥(瑜)“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这个“大笑”进一步显示自己在东吴的地位,以绝蒋干劝降的念头。
从这几次“笑”中可以看出周瑜潇洒豪放的性格和胜券稳操的自信。
关于蒋干:
在曹操、周瑜面前蒋干有哪些言辞、举止?这些言辞举止说明蒋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教师归纳:
蒋干在曹操面前夸海口,说“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周瑜前来归降,并保证“必要成功”。事实上他对周瑜并不了解,到东吴被周瑜封位说降的口后,又束手无策。可见蒋干是个盲目自信、志大才疏的“幕宾”(知识分子)。
蒋干初到东吴时“昂然而来”,貌似高傲自信。被周瑜开门见山点破“为曹氏作说客耶”后却“愕然”视之,没有对策,立刻陷入被动。待到周瑜让太史慈监酒,宣布“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蒋干更为“惊愕”,“不敢多言”,说明他胸无城府,十分怯懦。最后,蒋干听了周瑜炫耀自己的实力、地位的一番言谈之后,顿时“面如土色”,哑口无言。说明他既无胆识,又无谋略。
蒋干窃得假书信后,“睡至五更”,“潜步出帐”,没有受到东吴军士的抗阻,顺利返回曹营。他只庆幸自己的成功,而不去想想自己为什么能那么顺利地带着“情报”脱身,明明是中计,却自以为得计。可见蒋干是一个没有头脑的蠢才。
关于曹操:
曹操是个有谋略的政治家、军事家,为什么也会中周瑜的计呢?蒋、曹二人都中了计,这二人是有否有不同之处?
教师归纳:
曹操扫平北方,挥戈南下,八十万雄师,直扑江南,不可一世。在胜利的形势下产生骄傲轻敌的思想。虽然收了蔡张二将,但他生性多疑,刚愎自用,以致中计误杀两名水军都督。但曹操与蒋干不同,他毕竟老练,能马上省悟到:“吾中计矣!”事后却不肯当众认错,给蔡、张加上“怠慢军法”的罪名掩饰自己的过错。可见曹操是一个老奸巨滑的臣子。
四、布置作业 (东吴)的粮草是不是准备得很充足啊?
再次阅读课文,准备[思考和练习]第四、五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的文言语句,复述课文的故可梗概。
教学过程
一、《三国演义》是用浅易的文言写的,人们说它“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中间杂着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课文中一些对话不同于现代汉语。请同学完成课本练习第四题,并补充若干语句进行练习。完成后在课堂上交流。教师评定、订正。
1.吾当作何计破之?
──我该想一个什么计策打败他们呢?
2.公瑾别来无恙?
──公瑾,分别以来你一向都好吗?
3.吾之粮草,颇足备否?
──(你看)我们(东吴)的粮草是不是准备得很弃足啊?
4.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词所能动也。
——周瑜的心思高深莫测,不是几句话能把他劝降过来的。
下面是补充的练习,可以用口头作业 的方式进行:
1.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等不用心耳!
——东吴兵力少,(我们)反而被(他们)打败,这是你们作战不用心啊!
2.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
——你既然担任水军都督,可以怎么方便就怎么办,何必向我报告?
3.此深得水军之妙也?
——这是很懂得(训练)水军的方法的啊!
4.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
——您这样对待老朋友,那我就走吧!
5.吾在此恐误都督事,权且告别。
——我在这里恐怕耽误都督的工作,暂且告别吧。
6.子翼干事若何?
——子翼,(你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二、复述课文的故事梗概。
复述前,可以让学生略作准备。复述时要求组织进故事中关键性的词语。复述不超过三分钟(约500字)。
下面是供参考用的故事梗概。带点的是关键性词语,可衙先告诉同学。
曹操率兵东指。东吴都督周瑜在接到曹操的挑战信后,即毁书斩使,以表白抵抗的决心。于是引发了曹操与东吴在三江口的一番交战。周瑜打了胜伏,但他仍能谨慎从事,进行调查研究,连夜暗窥曹营。周瑜发现曹操水军的指挥官是从刘表手下归降曹操的蔡瑁、张允,这两人“深得水军之妙”,是东吴破曹的主要障碍,周瑜就产生了“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的打算。曹操正在为破东吴无策发愁时,忽有曹营中的幕僚蒋干出来自荐,
说愿意去东吴说服周瑜前来归降,而且表示保证能完成任务。周瑜听说老同学蒋干来访,就决定利用施行反间之计。周瑜先在大会群英的宴席上,定下了“但叙朋友交情”,不提“军旅之事”的规矩,封住蒋干的口。进而周瑜又向蒋干显示江东英杰云集,“兵精粮足”的实力,炫耀自己“遇知己之主”,受到信任重用的地位。断绝蒋干说降的念头。在夜间,周瑜与蒋干“抵足而眠”,佯装酒醉酣睡,诱使蒋干偷走一封伪造蔡瑁、张允投降东吴的书信,还安排了“江北有人到此”来暗联络的情节给蒋干看,让蒋干对书信确信无疑。蒋干原为没有完成说降周瑜的使命发愁,幸亏得了这份重要“情报”,就连夜溜回曹营去报功。曹操看了这封信大怒,喝令杀了蔡、张二将。周瑜的反间计终于获得成功。
三、作业 。
课内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五题。
群英会蒋干中计·.示例之一.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群英会蒋干中计·.示例之一.相关的教案:
- 《群英会蒋干中计》第二课时..2015-01-04
- 《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示例2014-12-16
- 《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示例2014-12-16
- 《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示例2014-12-16
- 《 两首( )》.示例(之一).2014-12-15
- 《孔雀东南飞(并序)》.示例.2014-12-15
-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示例二.2014-12-15
-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示例之2014-12-15
- 《屈原列传》.示例之一.2014-12-15
- 《荆轲刺秦王》.示例.2014-12-15
- 《宋词两首(《雨霖铃》《扬州慢》)2014-12-15
- 《宋词两首(《雨霖铃》《扬州慢》)2014-12-12
- 《娘子关前》.示例之一.2014-12-12
-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示例2014-12-12
-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示例2014-12-12
- 治平篇·.示例之二.2014-12-12
- 治平篇·.示例之一.2014-12-12
- 殽之战·.示例之一.2014-12-12
-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示例2014-12-12
-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示例2014-12-12
- 涉江·.示例之一.2014-12-11
- 《诗经》两首(伐檀|硕鼠)·.示例(之2014-12-11
- 大堰河--我的保姆·.示例之一.2014-12-11
- 词两首(沁园春·长沙)·.示例之二.2014-12-11
- 上一篇:《阿Q正传》.设计.
- 下一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示例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