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个人和集体·.示例之三.

时间:2014-12-09 09:47来源:乐学点击:字体:[ ]
教学目的

1.个人和集体、个人和党的事业的关系既是统一的,也有矛盾,而且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矛盾也有发展变化。如何处理好这之间的关系永远是我们的重

要课题。教育学生要认真地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个人服从集体。

2.本文是边破边立、破中有立的典型,要求学生熟悉并尽可能掌握这种写法。

3.通过辨析比较,学习本文的典范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设想

1.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特别是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如何进行个人和集体关系的教育,是应该认真加以考虑的问题。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不仅是对共产党员的要求,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准则。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大力发展物质文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提高精神文明是并行不悖的。应该给学生理直气壮地讲清楚。

2.本文在写作上重点抓破中有立、边破边立。要让学生知道破对立的重要作用。在把握文章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掌握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写法。

3.认识变化无穷的语言对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内容的作用,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任务。语言的无穷变化不是文字游戏,而是为了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内容,这需要坚实的驾驭语言的功力。通过分析本文大量的语言现象,学生能够得到更具体、更现实的教育,从而更认真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4.对破和立的问题分析应在上一课的基础上深入,务求使学生对此有深切了解;对破和立关系的认识要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自致其知。

5.比较是掌握语言变化技巧的重要手段,可以在分析内容时适当选择有关内容加以比较,更要在课前课后的练习中加强训练。

教学时数 2教时。

第一教时

导入  新课

在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开放步伐、大力发展个体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的今天,怎样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这似乎是更现实的问题。既不能“左”得可憎,否定个人的一切;也不应该右得“可爱”,置社会主义国家利益于脑后。祖国利益无论何时都应该高于一切,物质文明应该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所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学习刘少奇同志的《个人和集体》,进一步明确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还是很合时宜、很有实际意义的。

预习要求:

常规预习:注意有关的字词,需要查字典的各自查字典;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阅读《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初步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写作特点,了解学习本文的主要目的。

研习新课

首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做练习五,并补充“天诛地灭、奉承、孽根”等词语。

患得患失: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后又担心失掉。

孜孜以求:孜孜,勤勉不懈的样子。用不懈的努力去追求。

假公营私:假,借。借公家的名义营取私利。

盛气凌人:凌,凌驾、欺压。用骄横的气势压人。

天诛地灭:诛,杀。比喻罪大恶极,为天地所不容。

奉承:用好听的言语恭维别人。

孽根:孽,罪恶。罪恶的根源。

研究思考题一:课文前4段是怎样批判个人主义的?由此转入对文章内容、结构的分析。

学生速读课文,抓纲理脉,允许学生讨论,充分研究探讨。

教师巡视指点,据不同情况不时给以启发。

明确:首先应该知道,本文仍然按一般论文的结构行文,先提出问题,而后分析(解决)问题。文章第1自然段用一句话提出问题,但话说得很有分寸。请同学们注意这些修饰成分。

学生看书,找出“某些”“比较”。

继而就是分析问题。先分析个人主义的一般表现。这种分析按照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先摆现象,后谈实质。摆现象,先是概括其表现,由4个分句概述,突出了不惜各种手段“把个人利益摆在前面”的特点;而后摆出两点具体表现:待遇、享受和其他个人生活问题方面的表现;工作方面的表现。最后,指出其实质:概言之,“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用剥削阶级的信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个人主义的思想根源是剥削阶级的,但其表现却在党内。因此,在行文时,既要说到它的要害处,让人人警醒;又要注意分寸,让人容易接受。诸如在比较党的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位置前后时,用个“常”字,表示并非“全部、所有”。个人主义者是“常”把个人利益放在党的利益之上,但许多地方还不是。试想:如果时时、处处都是把个人利益置于党的利益之上,还配作党员么?但是,在列举“待遇、享受”的问题时,文章就用了“总企图”,就这些具体问题,个人主义者往往是“当仁不让”的,就不仅仅是“常常、有时”了。用语何其妥当,表达何其准确!在列举“工作”方面的表现时,又用了句式大致相同的四个分句组成排句,铺陈种种表现,最后用对“好的”事情和“倒霉”的事情的态度对比作结,内容全面,语气畅达。

接下来继续分析个个主义在党的组织生活中的种种表现。

学生读书思考(文章的3、4自然段),从文章的层次、语言了解其内容。

对这方面的分析,文章先总后分。总说,用两个分句“表现在……表现在……”概括其表现,而后便分头列举无原则斗争、派别斗争的表现和实质:前者是“大部分”从私人利益出发,后者则“常把”个人的、少数人的利益摆在党的利益之上。这两者却“常常自觉地”破坏党的组织,“无原则地”“故意地”排斥异己,结党营私。文章从时间、态度等方面说得很有分量,而且对比又如此鲜明:一是自觉的破坏,一是故意的打击。可见,组织生活中的个人主义较之一般的个人主义就严重得多了。这些准确的用语正是态度鲜明的表现,写议论文就必须旗帜鲜明地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最后,另起一段,分析本位主义存在的原因,大概是它更有隐蔽性。分析原因,作者以局部和整体两两对比,一下子就揭出了根蒂所在,并且又把它和旧社会的行会作比,昭示其危害。最后分析其产生的根源,话也说得极有分寸:前一个分句用“不一定都是”限制,就蕴含着“许多是”的意思;后一个分句用“常常犯”,更进一步明确了本位主义的主要根源就在于个人主义。

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要求学生掩书思考:这部分提出了什么论点?是怎样论证的?

学生回忆、研究、师生交流。明确:这一部分,文章并没有明确提出论点加以论证,而是对个人主义的一般表现到党组织生活中的个人主义进行批判,在批判中立正确的东西。这就叫破中不立,在对问题的分析中同时也解决了问题。这是论文的一种写法。

巩固复习:

1.整理课文第一部分的结构提纲。

2.找出几例用语准确的地方。

无原则斗争,大部分是从私人利益出发。

闹宗派主义的人,常把个人的或少数人的斗争……(此处与第2自然段个人主义相对照,更能看得清楚。)

本位主义,主要是由于一些同志……

3.预习第二部分,仿照第一部分的层次分析来分析第二部分。

第二教时

复习检查:

检查第一部分的结构提纲,补充使之完整。

检查练习,具体说明。

研习新课

以上是批判个人主义,以下则重点批判个人英雄主义和风头主义。这两者都是把个人利益置于他人和革命之上的,都是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但在具体表现上,前者是处处强调个人利益,而后者则主要是自高自大、出风头。

仿照第一部分的层次分析,研究第二部分的内容、层次。

学生充分研究辨析,教师适当点拨启发,逐渐明确:

仍是先提出问题,是在“不少同志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语气要委婉得多。

接着分析问题:列出表现,指出危害。

列举表现,先总说一句:首先计较个人在党内地位的高低。而后再具体论述,用7个句子举例论证,铺陈其表现,句式相近,一气呵成。铺陈时,每每把相反的内容两两对照,例如“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和“谦逊和气”;“高升”和“下降”;“行时”和“倒霉”等等,这样对比鲜明,揭露更有力。在用语上,突出表现了准确、鲜明的特点:说到骄傲,是“企图压倒别人”(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说到“自满”,则是“指挥别人”,而且不是“企图指挥”,而是时时、处处指挥别人。个人主义者“受不起委屈”,不是“常常”,而是时时处处。但装扮成“英雄”则又是“企图”了。文中更用了“孽根”这样的词语表明其根深蒂固。列举表现之后,就分析其危害和根源。说到危害,指出可能有动摇的危险,可能动摇其共产主义信念,成为党的变节者。尽管话说得很有分寸,充分留有余地,但后果也够严重的。说到根源,指出这是由于残存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由于没有共产主义的伟大胸怀。

以上批判错误,以破为主;以下继续从反面立论,深入剖析。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论证党员不应该有任何的骄傲自满。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不应该骄傲自满的理由,一从党员的“伟大”成绩和整个共产主义事业作比,说明不值得骄傲;再从党员的业务方面正面说理,不应该骄傲;最后从个人地位高底之于一滴和大海相比,进一步说明不应该骄傲。分三层,以破为主,多层并进,全面剖析“不能有任何的自满和骄傲”这个中心。

但是,反对个人英雄主义的骄傲自满,却不应该反对革命英雄主义,不应该反对共产主义英雄。以下荡开一笔,深入一层,集中论述共产主义英雄的问题。

首先,共产主义事业需要无数的共产主义英雄。文章连写四句,从正反两方面,反复阐述这个思想,词切意深,字字着力。例如在一句话中就曾连用三个修饰成分:“确是”“很重要的”“完全不可忽视的”。真是斩钉截铁,毋容置疑。下一句为了使假设关系的复句意思关联更紧,又把它放在连锁的关系中表述:“谁要是……谁就……”使语意更加紧凑有力。最后,又用比较的方法,深入剖析个人主义的“前进心”和共产主义的前进心的不同本质、不同结局,态度鲜明,用语准确,既不含糊,又有分寸。

那么怎样培养和造就共产主义的真正的领袖英雄呢?第11自然段又从10自然段“需要”再深入一步,阐释共产主义英雄要求具备的软件。条件当然很多,作者主要从英雄主义的不同本质加以对比区别,说明个人英雄主义者是绝不会成为共产主义的真正领袖和英雄的。这既批判了个人英雄主义,又明确了共产主义英雄要求具备的条件。

行文至此,作者意犹未尽,因而文章又进一层,作者又用演绎推理继续论证:即使是共产主义领袖和英雄也只是做了一部分工作,不能包括天下——也同时说明共产主义是千百万人长期集体创立的伟大事业,应该有共产主义的伟大胸怀。有了这样博大的胸怀,也就不会有个人英雄主义滋生了。文章又从更高的角度,从根本上补足一笔,回应上文的根源一句。

文章的最后一段先从整体说起:任何领袖和英雄在共产主义事业中都只是做一部分工作,就是像马恩列斯这样的大人物也只是做好了一部分工作。由这些一般规律,作者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我们这些普通党员,也只能是做一部分工作,尽一部分责任;做好了一部分工作,也就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了。作者用演绎的方法,从一般规律推及特殊情况,涵盖全体,盖莫能外。

让学生回忆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并概括归纳。学生互相补充,老师适当启发,逐步完整:

第二部分由辩证的两部分组成:先破骄傲自满,后立革命需要英雄。不论破还是立,都围绕着反骄破满、反个人英雄主义这个中心,使文章既不失分寸,而又旗帜鲜明。不仅结构段落上的安排如此,在遣词造句上也同样体现这一点,有法有度,准确鲜明。这是由作者的认识水平决定的,是作者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决定的。作者在文中提出的反对个人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的问题,不仅对于我们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有着重大作用,就是对我们日常做人,也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巩固复习:

1.整理第二部分的结构提纲。

2.辨析练习三的三组句子,比较遣词造句的不同带来的语义差异。

3.找出用词准确的事例。

我们反对个人英雄主义、风头主义、不是反对党员的前进心。为了人民,力求前进,这是共产党员宝贵的品质。

共产主义的前进心,和个人主义的“前进心”,是完全不同的。前者追求真理,拥护真理,并且最有效地为真理而斗争,它有无限的发展前途和进步性。

只有毫无个人目的、完全忠实于党的党员,他有高度的共产主义的道德和品质,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有相当的工作才能,能够正确地指导党的工作,努力学习,不断前进,只有这样的党员,才能取得党的信任。”

 

    个人和集体·.示例之三.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