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和集体·.示例之二.
1.学习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2.理解用破立结合的方法论述问题。
3.继续掌握议论文的层次结构。
4.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数学设想
本文是从共产党员的修养的角度来论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一般的精神学生是了解的,但有些具体的内容,和学生的思想认识有相当的差距,理解有一定难度。本上在写法上有它自身的特点,由于作者情恳辞切,论述问题常常反复交错,不厌其烦,批判错误与正面阐述交融在一起,难以摘清。故本文的教学宜抓住破什么,立什么,使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提高认识水平,了解文章的针对性和战斗力。学习有破有立的写作特点。
教学本文用1课时,另一课时用来学习“单元知识和训练”中的知识短文《学会辩证的分析》和“阅读训练”两篇短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层次与结构。
2.破与立的结合。
教学过程
一、课文简介。
1.本文节选自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题目是教材编者加的。
2.阅读本文主要要求对思想内容有所认识,对写法有个大体了解。
二、阅读课文。
要求:
1.快速阅读。本文3000字,1分钟300字计算,用10分钟读完(教师教给快读的方法,略加提示,此处从略)。
2.随读随划随批。在阅读时随手将重点语句用曲线划出,标出段号,能用一个词概括段意更好。
3.本文的写法有一点和上文相似,即采用“首括式”,作者的观点多在段首表示。这是我们进行快速阅读的一把“钥匙”。
三、梳理课文
课文12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揭示: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讲的是个人主义(主要是批判)
第二部分:讲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先破后立)
这一部分又分两层:
一层是批判个人英雄主义
一层是分析个人和集体、即英雄人物和革命事业的关系。
四、整理结构(板书)。
此提纲应在梳理过程中逐步出现。
按此提纲,教师可以再作如下提示:
看一看文章的连结部分,即段首与段尾,可以体会作者是怎样连缀全文的,也可以作为分层的根据和检验。
第2段:这种个人主义的表现就是……
第3段:这种自私自得的个人主义,也常常表现在……
第4段:至于党内存在的本位主义。
第一部分文字用“这种”“就是”“也”“至于”等词语将整个内容有机地组合起来了。
第6段:有这种思想的人……
第7段:共产党员是不能有任何的自满和骄傲的(这是总论)
第二部分从一些关联词语中也可以找到作者的思路及行文的线索。
五、破立结合。
教师结合结构提纲,指出文中批判与正面阐述相结合的方法的种种表现。
用提问的方式,大体明确这样几个问题。
1.本文几乎每一个意义段都存在破立结合的情况,概括起来就是“破中有立,立中有破,破立结合”。这是本文在运用批判手法上最大的特点。
2.决定一个部分或一个段落是批判还是立论,要看其主要倾向,其实概括段意也应如此。本文前四段揭露个人主义,以批判为主;中间五段揭露个人英雄主义,也以批判为主;最后三段论述英雄人物与革命事业的关系则以正面论述为主。
3.破与立都要服从主导的需要,文章内容的需要。所谓“破”,就是用“立”去解剖分析错误,“破”的背后常常可以看到“立”;所谓“立”,就是以“破”为根据去树立正面认识,“立”的背后也常常可以看到“破”。这是一个完整的认识的两个方面,正像表现手法上的“正反对比”一样。
以文章的最后三段为例:
第10段应是“立”,正面阐述革命事业需要领袖人物,但需要的是出自“公”心的,而不是出自“私”心的英雄人物。这个“立”就是在“破”中完成的。
第11段立的是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英雄人物,不是凭自封,而是靠群众的拥护。这里又是在“破”中才“立”的。
第12段立的是英雄人物在革命事业中的作用,实际立的是任何工作对革命事业来说,都只能是一部分,都应是光荣的。这一观点的确立看来主要是正面论述,但最后也仍然“破”了轻视技术工作的倾向,以加强了立论的力量。
六、布置作业 。
做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辩证分析的方法。
2.阅读中善于提出问题、勤于思索。
3.修饰词句和修改文章。
教学过程
一、阅读知识短文《学会辩证的分析》。
1.学生自读、批划、思考。
2.教师点拨。
对辩证分析问题的认识,学生并不难理解,问题在于运用,即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去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表达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中认真领会文中是怎样论述进行辩证分析的。
知识短文中指出辩证分析的三个观点,即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列举的是其它课文的例子。我们能不能联系本单元的两篇课文来分析呢?
二、具体分析两篇课文是怎样运用辩证分析方法的。
用15至20分钟让学生阅读思考,准备口头回答。
教师提问、点拨的顺序应以课文的内容为依据,以突出的问题为主,不必面面俱到。
《改造我们的学习》
教师提示:主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既看到缺点,又看到成绩和进步;
既看到主观主义态度,又看到马列主义态度。
还用了相互联系的观点:
写主观念主义的三种表现时,都不是孤立谈问题,而是联系正确的态度、联系过去和现在来论述。
《个人和集体》
教师提示:本文主要用了互相联系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大家找点例子来说明。
① 破与立的结合,从认识的角度来看,就是从反面与正面的相互联系中来论述问题。揭露个人主义或个人英雄主义的种种表现,作者总是联系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论述;在说明领袖人物的作用时,总是联系一般同志、联系一般的工作、联系不同的动机来说明问题。这样,就使自己的论证全面而深刻,客观而不武断。
② 两点论。作者总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客观实际,论述很有分寸。在论述共产党员不能有任何的自满和骄傲的问题时,对某些同志的能干和成绩,对他们的贡献,都给予适当的肯定;在论述任何英雄人物都只能在集体事业中尽一部分责任的问题时,对普通的党员的的“一部分工作”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③ 个人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的联系和区别。作者论述问题是有其逻辑思路的:
再讲个人英雄主义。
个人英雄主义的实质仍然是个人主义,只是其表现形式不同。
再讲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个人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是相通的;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则是有原则区别的,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而这两种思想体系又都共处在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集体之中。
作者行文的这一思路、论述问题的这一逻辑顺序,都是互相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的具体运用,值得我们很好领会。
三、阅读“阅读训练”中的两篇短文。
1.提示:辩证地分析问题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客观事物中就存在着这样的道理,并不是主观臆造的结果。我们在阅读文章,分析其论证方法、思维方法的时候,就必须眼睛看到文章的背后,即文章所反映的现实状况,用文章中的观点及其论证,和现实生活中的科学规律相对照,才能深刻地体会作者分析的精当与否,作出恰当的评价。
2.《可怜的“隐形人”》是篇科学小品。文章中编者插进了一系列的思考题。善于从文章中提出问题,是阅读分析的重要手段和能力,对文章的正确的分析往往就是在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
3.《“知识爆炸”“知识老化”的说法似是而非》一文,可以帮助我们辩证地看问题、分析问题。
① “知识爆炸”不是科学术语,是个比喻语,人们常常用来比喻科学技术发展的迅速,当然是可以的。这一词语形象、生动,可以激发人们迅速跟上科技发展的速度的欲望,还有其独特的语言魅力。这一词语的含义的确是“含糊不清”的,但它并不必承担也不可能承担科技发展的量化程度,它只能是模糊表达,我们也只能模糊理解,如果谁要从这一词语中去定量分析科技发展的速度,自然是愚蠢的,这样,就把科学的估价与文学的描述混同起来了。如果从这一意义上去理解“知识爆炸”一语的含义,就无所谓“用词”当与不当的问题了,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问题的另一面是,如果把“知识爆炸”中的“爆炸”作某种机械的理解,用一些并不准确的论据去证明“爆炸式的增长”;或者从“爆炸”中推演出来一个结论,即爆炸的结果就是对旧的知识的摧毁,那这一词语的含义就不够准确。这是人们对这一词语的理解上的偏差。
②“知识老化”这一提法同样具有双重含义。一种是,把“老化”理解为陈旧,知识上的某种缺陷,没有跟上科技的发展;一种是,把“老化”理解为过时或无用,应该全部否定,重新学习新知识。这两种理解,前一种比较合乎情理,有一定的现实性;后一种则过于武断,不符合掌握科学知识的实际。科学知识的掌握是不断积累、继承和发展的结果,不能割断联系,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科学知识确实存在“旧”与“新”的更替过程,其实质也是“错误”与“正确”的推演,因为科技的发展总是在不断证明前人的某些错误认识。所谓“旧知识”也有两重性:一是指被后人证明是错误的知识,或陈旧了的知识;一是指为发展新知识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如果不加分析,对“旧知识”采取一概否定或一概肯定的态度,都是片面的,错误的。
因此,“知识老化”,一词要看你从什么意义上去理解,这就是辩证地分析的观点。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新的词语,往往在开始时其含义是不稳定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词义渐渐确定了,就有可能约定俗成,发展成为新的成语;如果在生活中被淘汰了,就表明这一新词缺乏生命力。这一认识也是辩证的。当前,有很多对过去成语含义的翻新,就是明显的例子,如“知足常乐”“班门弄斧”“标新立异”“开卷有益”等,都被翻出新意,但并不排斥固定沿袭的含义,使用时看你从什么意义上理解。
两篇短文的阅读,主要是用来加深对辩证分析的认识,应由教师为主讲解引导,千万不能讲死了,教学本身也要辩证分析,能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发表不同意见,就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布置作业 。
1.做课后练习五。
2.阅读“单元知识与训练”中的“修饰词句”与“修改文章”部分。
个人和集体·.示例之二.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个人和集体·.示例之二.相关的教案:
- 《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示例2014-12-16
- 《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示例2014-12-16
- 《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示例2014-12-16
- 《 两首( )》.示例(之一).2014-12-15
- 《孔雀东南飞(并序)》.示例.2014-12-15
-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示例二.2014-12-15
-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示例之2014-12-15
- 《屈原列传》.示例之一.2014-12-15
- 《荆轲刺秦王》.示例.2014-12-15
- 《宋词两首(《雨霖铃》《扬州慢》)2014-12-15
- 《宋词两首(《雨霖铃》《扬州慢》)2014-12-12
- 《娘子关前》.示例之一.2014-12-12
-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示例2014-12-12
-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示例2014-12-12
- 治平篇·.示例之二.2014-12-12
- 治平篇·.示例之一.2014-12-12
- 殽之战·.示例之一.2014-12-12
-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示例2014-12-12
-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示例2014-12-12
- 群英会蒋干中计·.示例之一.2014-12-12
- 涉江·.示例之一.2014-12-11
- 《诗经》两首(伐檀|硕鼠)·.示例(之2014-12-11
- 大堰河--我的保姆·.示例之一.2014-12-11
- 词两首(沁园春·长沙)·.示例之二.2014-12-11
- 上一篇:个人和集体·.示例之一.
- 下一篇:个人和集体·.示例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