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理解课标
宜昌市第十中学 华清
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的几个基本观点
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语文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课堂教学要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
传授知识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教学策略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语文学习规律。
以《绿色蝈蝈》为例,谈阅读教学的预设
正确认识阅读课
以学为本
以读为本
充分利用教材
文本的特点
选文的用意
真正尊重学生
体现“学本”特点
实现平等对话
恰当选择策略
适合学生
适合引导
预设过程:
猜谜激趣,引出学习内容;
看图观察,直观感受蝈蝈;
自主阅读,读出自己喜好;
整理交流,形成整体理解;
关注作者,感受科学精神;
交流积累,激发探究欲望;
读写创作,深化阅读理解。
正确解读,充分利用
在作者饶有兴味的描述中展现出来的蝈蝈的“虫性”和“人性”;
作者对研究昆虫的浓厚兴趣和科学的探究方法和精神;
文章字里行间透出的浓浓的生命意识;
语言生动、随笔式的科学小品。
真正尊重学生
自主阅读:找出你喜欢的段落或语句,反复读,把它读生动。
整理交流:你读出了蝈蝈的哪些特性。
关注作者:为什么法布尔能将蝈蝈写得如此生动?(他是怎样探究的?他是怎样的人?)
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以趣导入 ,关联学习方法;
辅以图片,增强直观认识;
鼓励交流,分享阅读感受;
巧用卡片,突出阅读质量;
平等对话,发挥引导作用;
任务驱动,延伸阅读效益。
猜一猜:
谜语一:
南阳诸葛亮,独坐中军帐。
摆开八阵图,要捉飞天将。
谜语二:
头上鸡翎双插,身穿绿盔绿甲。
走路龙行虎步,往下细吹细打。
观察蝈蝈
读课文,做笔记
任务驱动
积累有关昆虫的成语;
介绍我最喜爱的一种小昆虫;
为昆虫制作标本,写一段介绍的文字。
关于写作教学的一点体会
在实践中写作
用真诚写作
自由写作
重视语文教学评价
体现课程标准精神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改革的重点
学生评价 教师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 课程实施评价
考试改革
对学生评价的几点尝试
转变观念,确立原则。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立足课标,制定方案。
总:《宜昌市初中学生学习评价标准》
分:《_____学期语文学科学习评价内容一览》
认真实施,关注过程。
《宜昌市初中学生学习评价标准》
指导思想:
评价指标:
指标体系:三个维度、五个领域。
目标要素及评价建议:(目标,建议,标准)
评价方法:倡导质性的评价方法
实施说明:填写语文学习评价报告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学科评价内容一览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科评价内容一览
语文学习评价的指标
三个维度:
①知识和能力,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②过程和方法,它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③情感和态度,它是语文学习的动力。
五个领域:
①识字与写字,它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阅读,它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
③写作,它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④口语交际,它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
⑤综合性学习,它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评价建议摘要
拓展阅读评价建议:结合单元学习,开展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做好读书笔记、建立读书卡片、开展读书交流等活动。在过程中加强即时评价,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阅读量的评价,采取推荐书目与自由阅读相结合的形式。
综合性学习评价建议:立足于教材提供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切实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在形式和内容上作进一步的创新。各单元综合性学习成果要有选择性地进入成长记录并形成过程评价,在评价中,淡化对成果作出结论,重点关注活动过程 ,特别是动手动脑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评价原则:
三、评价内容:
教学目标 评价;教学内容评价;
教学过程 评价;教学效果评价;
四、评价方法:
等级与评语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
中考语文开卷考试
听唱新翻杨柳枝
更吟别韵桃李词
踏歌不尽心头语
前路再和千首诗
开卷·四年
2001年,正式实施中考开卷。这是十年课内外衔接实验的结晶,是厚积而薄发。试卷明确分为书写、阅读、写作三大板块;废止标准化试题;大幅度压缩客观题,充分突出读写地位。在命题理念上充分体现课内外衔接思想。是我们“听唱新翻杨柳枝”的尝试。
2002年,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更坚定了我们进一步探索开放式评价规律的信念。明确提出“变考试为展示”的命题主张,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个性思维、关注语文素养、体现人文关怀、鼓励多角度观察生活、力求有创意表达上有了更深入的实践与思考。得以“更吟别韵桃李词”;
2003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力求更清晰地亮出我们开卷考试的评价主张。使开卷考试理念更清楚、主张更明确、特色更鲜明。为考试“变脸”——不唯选拔,着眼展示;为评价定位——不囿于“知识体系”,着眼于综合素养;为教改导航——转变教育观念,投身课程改革 。这是我们踏歌而唱的“心头语”
2004年,国家权威机构和媒体对我市中考语文试题和开卷考试探索的充分肯定,使我们坚信,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是成功的,今年进一步亮出特色,大胆创新,引导大家重视学生语文素养、文化积累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至此,更可以“前路再和千首诗”。
走向生活,走向开放
目的
以考改促教改
表达开放的评价观
原则
联系生活,
取材课外,
突出能力,
注重运用。
阅读命题特点:
1、取材课外,文质兼美。
首先,取材课外有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支持。
其次,阅读选文的标准是文质兼美。
2、读写结合,注重运用。
阅读是被引导的创造
3、尊重个性,鼓励创新。
变考试为展示
4、着眼核心,开放评价。
无标准答案,有答题标准
5、古为今用,重视积累。
正确认识开卷对学习古代诗文提出要求
对阅读质量的考查
考查阅读习惯和阅读积累
考查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
注重读书习惯与方法
1、 在文章旁加批注,能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请你也来做做这项工作。在原文中选择一处内容,加上批注。(3分)
原 文 批 注
n
n
n
点评:要求学生加批注,有创意。批注可以品味语言,可以注明出处,也可以评析内容,没有标准答案,可供学生选择,可以自由发挥,体现了阅读的自主性,而且从学生提供的解答可以考查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综合素养。
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篇精美散文,并把你的推荐词写在美文推荐卡上。(2分)
美文推荐卡
n 美文篇名 作 者
推 荐 词
阅读策略与阅读能力
阅读第②③段,根据文意,请将“死海的水面”、“海平面”和“贝加尔湖的水面”三个词语填入右图中A、B、C三处相应位置。(2分)
读写结合,注重运用
1、 宜昌市科技馆将专为中小学生开设一个昆虫馆,并在入口处立一宣传牌。请你为此宣传牌写一段语言活泼生动的话,吸引、鼓励同学们前来参观和学习。(字数在50个以内)(3分)
n
点评:本题也是一道有创意的题目,借助于阅读材料和相关链接提供的内容,要求在另一活动情境中,结合自己的语言表达。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力展示自己体验与认识,符合学生学语文的习惯与规律。
前面几篇阅读文章都附有“相关链接”,链接了一些与文章有关的材料。请你也来参与,为《不求甚解》添加一则“相关链接”。(提示:古今中外,会读书的人、勤读书的事……都可以作为你的“链接”的内容,字数在50个左右。)(5分)
点评:本小题要求学生为文章添加“相关链接”,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有点神来之笔的味道,甚妙!阅读要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如《课程标准》所说,“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这道题提供了一种命题思路,无论是对教师改进阅读教学还是对学生改变阅读学习的方法均会有所启发。
尊重个性,鼓励创新
还学生独立思维的权利
1、第⑥段说,“亮独观其大略”,请简要谈谈你对“观其大略”的看法。(3分)
点评:本题不但要求学生读懂原文,概括其大略,而且让他们可以自由发表意见。“观其大略”是对读书一味死抠字眼的学习方法的一种批评,因而从内容导向上看本题具有积极意义。
给学生创设自由想象的空间
人们常说“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的背景使梅凌寒开放、暗香浮动的形象更加鲜明。如果你是画家,除了可以以雪为背景外,还可以选择什么来作为背景画梅?为什么?请简要表述你的理由。字数在30个左右。(3分)
着眼核心,开放评价
作者艰险的攀登经历引人深思。阅读后,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写出你的思考。字数在40个左右。(3分)
(无“标准答案”。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领悟作品内涵,获得有益启示。感悟明确,符合文意,思考得当即可。)
误解二:开卷考试就是抄袭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 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请在第②段横线上准确填写《五柳 先生传》中的相关语句。(2分)
点评:同样是考查古诗文背诵,但这是在文章的特定语境中填写相关语句,这样出题不同于对学生提出死记硬背的考查要求,与死记硬背的考法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我爱看那尺寸千里、缵(zuan:继承)簇萦纡、阴阳割昏晓的 A ,也爱那云龙远岫、横岭侧峰或悠然见到的 B 。… …我爱山,以山为友,以山为灵,以山纳入我的画境,更终日向山,对语卿卿,如那“相看两不厌”的 C 。
1、 请将“南山”、“敬亭”、“岱宗”三座山名分别填入第①、②段中“A”、“B”、“C”处。(3分)
点评: 这道小题要填入三座山名,既是考对文句的理解,也是考平时诗歌名篇名句的积累。这会启发学生:对写作、表达思想感情来说,平时的积累是多么重要!有了相当的古诗文积累,就会使自己的文章内蕴丰富、深厚起来,就能口吐珠玉,笔底起波澜。什么是在阅读中“领悟”?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宜都记(节选)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两岸高山重嶂,(1)非日中夜半不见曦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即至,欣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矣……
n 1、 根据画线(1)句,写出一个所学文言课文中与其意思相同的名句。(2分)
2、根据画线(2)句,写出一个你所联想到的古诗名句。(2分)。
3、 解释文中加点的“书记”和相关链接中加点的“疏”。(2分)
4、根据原文行文思路,请你判断,“始信耳闻之不如亲矣”之后文章将会写些什么内容。你不妨试补写出两句。白话亦可,文言亦可,文白夹杂亦可。(2分)
滇游日记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1)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2)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②,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③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④(3)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选自《徐霞客游记》)
n 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 ③【帖】同“贴”。 ④【摧】崩裂。
1、查阅工具书,给“间得一稍粘者”中的“间”注音。(1分)
2、文言文要读出韵味。请认真阅读原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正确填入文中的(1)、(2)、(3)处。
3、请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顺口后用三个逗号断句。
4、作者艰险的攀登经历引人深思。阅读后,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写出你的思考。字数在40个左右。(3分)
宜昌市第十中学 华清
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的几个基本观点
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语文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课堂教学要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
传授知识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教学策略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语文学习规律。
以《绿色蝈蝈》为例,谈阅读教学的预设
正确认识阅读课
以学为本
以读为本
充分利用教材
文本的特点
选文的用意
真正尊重学生
体现“学本”特点
实现平等对话
恰当选择策略
适合学生
适合引导
预设过程:
猜谜激趣,引出学习内容;
看图观察,直观感受蝈蝈;
自主阅读,读出自己喜好;
整理交流,形成整体理解;
关注作者,感受科学精神;
交流积累,激发探究欲望;
读写创作,深化阅读理解。
正确解读,充分利用
在作者饶有兴味的描述中展现出来的蝈蝈的“虫性”和“人性”;
作者对研究昆虫的浓厚兴趣和科学的探究方法和精神;
文章字里行间透出的浓浓的生命意识;
语言生动、随笔式的科学小品。
真正尊重学生
自主阅读:找出你喜欢的段落或语句,反复读,把它读生动。
整理交流:你读出了蝈蝈的哪些特性。
关注作者:为什么法布尔能将蝈蝈写得如此生动?(他是怎样探究的?他是怎样的人?)
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以趣导入 ,关联学习方法;
辅以图片,增强直观认识;
鼓励交流,分享阅读感受;
巧用卡片,突出阅读质量;
平等对话,发挥引导作用;
任务驱动,延伸阅读效益。
猜一猜:
谜语一:
南阳诸葛亮,独坐中军帐。
摆开八阵图,要捉飞天将。
谜语二:
头上鸡翎双插,身穿绿盔绿甲。
走路龙行虎步,往下细吹细打。
观察蝈蝈
读课文,做笔记
任务驱动
积累有关昆虫的成语;
介绍我最喜爱的一种小昆虫;
为昆虫制作标本,写一段介绍的文字。
关于写作教学的一点体会
在实践中写作
用真诚写作
自由写作
重视语文教学评价
体现课程标准精神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改革的重点
学生评价 教师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 课程实施评价
考试改革
对学生评价的几点尝试
转变观念,确立原则。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立足课标,制定方案。
总:《宜昌市初中学生学习评价标准》
分:《_____学期语文学科学习评价内容一览》
认真实施,关注过程。
《宜昌市初中学生学习评价标准》
指导思想:
评价指标:
指标体系:三个维度、五个领域。
目标要素及评价建议:(目标,建议,标准)
评价方法:倡导质性的评价方法
实施说明:填写语文学习评价报告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学科评价内容一览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科评价内容一览
语文学习评价的指标
三个维度:
①知识和能力,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②过程和方法,它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③情感和态度,它是语文学习的动力。
五个领域:
①识字与写字,它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阅读,它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
③写作,它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④口语交际,它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
⑤综合性学习,它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评价建议摘要
拓展阅读评价建议:结合单元学习,开展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做好读书笔记、建立读书卡片、开展读书交流等活动。在过程中加强即时评价,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阅读量的评价,采取推荐书目与自由阅读相结合的形式。
综合性学习评价建议:立足于教材提供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切实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在形式和内容上作进一步的创新。各单元综合性学习成果要有选择性地进入成长记录并形成过程评价,在评价中,淡化对成果作出结论,重点关注活动过程 ,特别是动手动脑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评价原则:
三、评价内容:
教学目标 评价;教学内容评价;
教学过程 评价;教学效果评价;
四、评价方法:
等级与评语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
中考语文开卷考试
听唱新翻杨柳枝
更吟别韵桃李词
踏歌不尽心头语
前路再和千首诗
开卷·四年
2001年,正式实施中考开卷。这是十年课内外衔接实验的结晶,是厚积而薄发。试卷明确分为书写、阅读、写作三大板块;废止标准化试题;大幅度压缩客观题,充分突出读写地位。在命题理念上充分体现课内外衔接思想。是我们“听唱新翻杨柳枝”的尝试。
2002年,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更坚定了我们进一步探索开放式评价规律的信念。明确提出“变考试为展示”的命题主张,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个性思维、关注语文素养、体现人文关怀、鼓励多角度观察生活、力求有创意表达上有了更深入的实践与思考。得以“更吟别韵桃李词”;
2003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力求更清晰地亮出我们开卷考试的评价主张。使开卷考试理念更清楚、主张更明确、特色更鲜明。为考试“变脸”——不唯选拔,着眼展示;为评价定位——不囿于“知识体系”,着眼于综合素养;为教改导航——转变教育观念,投身课程改革 。这是我们踏歌而唱的“心头语”
2004年,国家权威机构和媒体对我市中考语文试题和开卷考试探索的充分肯定,使我们坚信,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是成功的,今年进一步亮出特色,大胆创新,引导大家重视学生语文素养、文化积累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至此,更可以“前路再和千首诗”。
走向生活,走向开放
目的
以考改促教改
表达开放的评价观
原则
联系生活,
取材课外,
突出能力,
注重运用。
阅读命题特点:
1、取材课外,文质兼美。
首先,取材课外有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支持。
其次,阅读选文的标准是文质兼美。
2、读写结合,注重运用。
阅读是被引导的创造
3、尊重个性,鼓励创新。
变考试为展示
4、着眼核心,开放评价。
无标准答案,有答题标准
5、古为今用,重视积累。
正确认识开卷对学习古代诗文提出要求
对阅读质量的考查
考查阅读习惯和阅读积累
考查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
注重读书习惯与方法
1、 在文章旁加批注,能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请你也来做做这项工作。在原文中选择一处内容,加上批注。(3分)
原 文 批 注
n
n
n
点评:要求学生加批注,有创意。批注可以品味语言,可以注明出处,也可以评析内容,没有标准答案,可供学生选择,可以自由发挥,体现了阅读的自主性,而且从学生提供的解答可以考查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综合素养。
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篇精美散文,并把你的推荐词写在美文推荐卡上。(2分)
美文推荐卡
n 美文篇名 作 者
推 荐 词
阅读策略与阅读能力
阅读第②③段,根据文意,请将“死海的水面”、“海平面”和“贝加尔湖的水面”三个词语填入右图中A、B、C三处相应位置。(2分)
读写结合,注重运用
1、 宜昌市科技馆将专为中小学生开设一个昆虫馆,并在入口处立一宣传牌。请你为此宣传牌写一段语言活泼生动的话,吸引、鼓励同学们前来参观和学习。(字数在50个以内)(3分)
n
点评:本题也是一道有创意的题目,借助于阅读材料和相关链接提供的内容,要求在另一活动情境中,结合自己的语言表达。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力展示自己体验与认识,符合学生学语文的习惯与规律。
前面几篇阅读文章都附有“相关链接”,链接了一些与文章有关的材料。请你也来参与,为《不求甚解》添加一则“相关链接”。(提示:古今中外,会读书的人、勤读书的事……都可以作为你的“链接”的内容,字数在50个左右。)(5分)
点评:本小题要求学生为文章添加“相关链接”,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有点神来之笔的味道,甚妙!阅读要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如《课程标准》所说,“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这道题提供了一种命题思路,无论是对教师改进阅读教学还是对学生改变阅读学习的方法均会有所启发。
尊重个性,鼓励创新
还学生独立思维的权利
1、第⑥段说,“亮独观其大略”,请简要谈谈你对“观其大略”的看法。(3分)
点评:本题不但要求学生读懂原文,概括其大略,而且让他们可以自由发表意见。“观其大略”是对读书一味死抠字眼的学习方法的一种批评,因而从内容导向上看本题具有积极意义。
给学生创设自由想象的空间
人们常说“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的背景使梅凌寒开放、暗香浮动的形象更加鲜明。如果你是画家,除了可以以雪为背景外,还可以选择什么来作为背景画梅?为什么?请简要表述你的理由。字数在30个左右。(3分)
着眼核心,开放评价
作者艰险的攀登经历引人深思。阅读后,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写出你的思考。字数在40个左右。(3分)
(无“标准答案”。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领悟作品内涵,获得有益启示。感悟明确,符合文意,思考得当即可。)
误解二:开卷考试就是抄袭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 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请在第②段横线上准确填写《五柳 先生传》中的相关语句。(2分)
点评:同样是考查古诗文背诵,但这是在文章的特定语境中填写相关语句,这样出题不同于对学生提出死记硬背的考查要求,与死记硬背的考法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我爱看那尺寸千里、缵(zuan:继承)簇萦纡、阴阳割昏晓的 A ,也爱那云龙远岫、横岭侧峰或悠然见到的 B 。… …我爱山,以山为友,以山为灵,以山纳入我的画境,更终日向山,对语卿卿,如那“相看两不厌”的 C 。
1、 请将“南山”、“敬亭”、“岱宗”三座山名分别填入第①、②段中“A”、“B”、“C”处。(3分)
点评: 这道小题要填入三座山名,既是考对文句的理解,也是考平时诗歌名篇名句的积累。这会启发学生:对写作、表达思想感情来说,平时的积累是多么重要!有了相当的古诗文积累,就会使自己的文章内蕴丰富、深厚起来,就能口吐珠玉,笔底起波澜。什么是在阅读中“领悟”?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宜都记(节选)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两岸高山重嶂,(1)非日中夜半不见曦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即至,欣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矣……
n 1、 根据画线(1)句,写出一个所学文言课文中与其意思相同的名句。(2分)
2、根据画线(2)句,写出一个你所联想到的古诗名句。(2分)。
3、 解释文中加点的“书记”和相关链接中加点的“疏”。(2分)
4、根据原文行文思路,请你判断,“始信耳闻之不如亲矣”之后文章将会写些什么内容。你不妨试补写出两句。白话亦可,文言亦可,文白夹杂亦可。(2分)
滇游日记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1)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2)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②,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③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④(3)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选自《徐霞客游记》)
n 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 ③【帖】同“贴”。 ④【摧】崩裂。
1、查阅工具书,给“间得一稍粘者”中的“间”注音。(1分)
2、文言文要读出韵味。请认真阅读原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正确填入文中的(1)、(2)、(3)处。
3、请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顺口后用三个逗号断句。
4、作者艰险的攀登经历引人深思。阅读后,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写出你的思考。字数在40个左右。(3分)
宜昌市第十中学 华清
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的几个基本观点
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语文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课堂教学要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
传授知识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教学策略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语文学习规律。
以《绿色蝈蝈》为例,谈阅读教学的预设
正确认识阅读课
以学为本
以读为本
充分利用教材
文本的特点
选文的用意
真正尊重学生
体现“学本”特点
实现平等对话
恰当选择策略
适合学生
适合引导
预设过程:
猜谜激趣,引出学习内容;
看图观察,直观感受蝈蝈;
自主阅读,读出自己喜好;
整理交流,形成整体理解;
关注作者,感受科学精神;
交流积累,激发探究欲望;
读写创作,深化阅读理解。
正确解读,充分利用
在作者饶有兴味的描述中展现出来的蝈蝈的“虫性”和“人性”;
作者对研究昆虫的浓厚兴趣和科学的探究方法和精神;
文章字里行间透出的浓浓的生命意识;
语言生动、随笔式的科学小品。
真正尊重学生
自主阅读:找出你喜欢的段落或语句,反复读,把它读生动。
整理交流:你读出了蝈蝈的哪些特性。
关注作者:为什么法布尔能将蝈蝈写得如此生动?(他是怎样探究的?他是怎样的人?)
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以趣导入 ,关联学习方法;
辅以图片,增强直观认识;
鼓励交流,分享阅读感受;
巧用卡片,突出阅读质量;
平等对话,发挥引导作用;
任务驱动,延伸阅读效益。
猜一猜:
谜语一:
南阳诸葛亮,独坐中军帐。
摆开八阵图,要捉飞天将。
谜语二:
头上鸡翎双插,身穿绿盔绿甲。
走路龙行虎步,往下细吹细打。
观察蝈蝈
读课文,做笔记
任务驱动
积累有关昆虫的成语;
介绍我最喜爱的一种小昆虫;
为昆虫制作标本,写一段介绍的文字。
关于写作教学的一点体会
在实践中写作
用真诚写作
自由写作
重视语文教学评价
体现课程标准精神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改革的重点
学生评价 教师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 课程实施评价
考试改革
对学生评价的几点尝试
转变观念,确立原则。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立足课标,制定方案。
总:《宜昌市初中学生学习评价标准》
分:《_____学期语文学科学习评价内容一览》
认真实施,关注过程。
《宜昌市初中学生学习评价标准》
指导思想:
评价指标:
指标体系:三个维度、五个领域。
目标要素及评价建议:(目标,建议,标准)
评价方法:倡导质性的评价方法
实施说明:填写语文学习评价报告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学科评价内容一览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科评价内容一览
语文学习评价的指标
三个维度:
①知识和能力,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②过程和方法,它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③情感和态度,它是语文学习的动力。
五个领域:
①识字与写字,它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阅读,它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
③写作,它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④口语交际,它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
⑤综合性学习,它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评价建议摘要
拓展阅读评价建议:结合单元学习,开展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做好读书笔记、建立读书卡片、开展读书交流等活动。在过程中加强即时评价,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阅读量的评价,采取推荐书目与自由阅读相结合的形式。
综合性学习评价建议:立足于教材提供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切实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在形式和内容上作进一步的创新。各单元综合性学习成果要有选择性地进入成长记录并形成过程评价,在评价中,淡化对成果作出结论,重点关注活动过程 ,特别是动手动脑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评价原则:
三、评价内容:
教学目标 评价;教学内容评价;
教学过程 评价;教学效果评价;
四、评价方法:
等级与评语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
中考语文开卷考试
听唱新翻杨柳枝
更吟别韵桃李词
踏歌不尽心头语
前路再和千首诗
开卷·四年
2001年,正式实施中考开卷。这是十年课内外衔接实验的结晶,是厚积而薄发。试卷明确分为书写、阅读、写作三大板块;废止标准化试题;大幅度压缩客观题,充分突出读写地位。在命题理念上充分体现课内外衔接思想。是我们“听唱新翻杨柳枝”的尝试。
2002年,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更坚定了我们进一步探索开放式评价规律的信念。明确提出“变考试为展示”的命题主张,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个性思维、关注语文素养、体现人文关怀、鼓励多角度观察生活、力求有创意表达上有了更深入的实践与思考。得以“更吟别韵桃李词”;
2003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力求更清晰地亮出我们开卷考试的评价主张。使开卷考试理念更清楚、主张更明确、特色更鲜明。为考试“变脸”——不唯选拔,着眼展示;为评价定位——不囿于“知识体系”,着眼于综合素养;为教改导航——转变教育观念,投身课程改革 。这是我们踏歌而唱的“心头语”
2004年,国家权威机构和媒体对我市中考语文试题和开卷考试探索的充分肯定,使我们坚信,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是成功的,今年进一步亮出特色,大胆创新,引导大家重视学生语文素养、文化积累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至此,更可以“前路再和千首诗”。
走向生活,走向开放
目的
以考改促教改
表达开放的评价观
原则
联系生活,
取材课外,
突出能力,
注重运用。
阅读命题特点:
1、取材课外,文质兼美。
首先,取材课外有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支持。
其次,阅读选文的标准是文质兼美。
2、读写结合,注重运用。
阅读是被引导的创造
3、尊重个性,鼓励创新。
变考试为展示
4、着眼核心,开放评价。
无标准答案,有答题标准
5、古为今用,重视积累。
正确认识开卷对学习古代诗文提出要求
对阅读质量的考查
考查阅读习惯和阅读积累
考查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
注重读书习惯与方法
1、 在文章旁加批注,能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请你也来做做这项工作。在原文中选择一处内容,加上批注。(3分)
原 文 批 注
n
n
n
点评:要求学生加批注,有创意。批注可以品味语言,可以注明出处,也可以评析内容,没有标准答案,可供学生选择,可以自由发挥,体现了阅读的自主性,而且从学生提供的解答可以考查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综合素养。
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篇精美散文,并把你的推荐词写在美文推荐卡上。(2分)
美文推荐卡
n 美文篇名 作 者
推 荐 词
阅读策略与阅读能力
阅读第②③段,根据文意,请将“死海的水面”、“海平面”和“贝加尔湖的水面”三个词语填入右图中A、B、C三处相应位置。(2分)
读写结合,注重运用
1、 宜昌市科技馆将专为中小学生开设一个昆虫馆,并在入口处立一宣传牌。请你为此宣传牌写一段语言活泼生动的话,吸引、鼓励同学们前来参观和学习。(字数在50个以内)(3分)
n
点评:本题也是一道有创意的题目,借助于阅读材料和相关链接提供的内容,要求在另一活动情境中,结合自己的语言表达。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力展示自己体验与认识,符合学生学语文的习惯与规律。
前面几篇阅读文章都附有“相关链接”,链接了一些与文章有关的材料。请你也来参与,为《不求甚解》添加一则“相关链接”。(提示:古今中外,会读书的人、勤读书的事……都可以作为你的“链接”的内容,字数在50个左右。)(5分)
点评:本小题要求学生为文章添加“相关链接”,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有点神来之笔的味道,甚妙!阅读要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如《课程标准》所说,“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这道题提供了一种命题思路,无论是对教师改进阅读教学还是对学生改变阅读学习的方法均会有所启发。
尊重个性,鼓励创新
还学生独立思维的权利
1、第⑥段说,“亮独观其大略”,请简要谈谈你对“观其大略”的看法。(3分)
点评:本题不但要求学生读懂原文,概括其大略,而且让他们可以自由发表意见。“观其大略”是对读书一味死抠字眼的学习方法的一种批评,因而从内容导向上看本题具有积极意义。
给学生创设自由想象的空间
人们常说“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的背景使梅凌寒开放、暗香浮动的形象更加鲜明。如果你是画家,除了可以以雪为背景外,还可以选择什么来作为背景画梅?为什么?请简要表述你的理由。字数在30个左右。(3分)
着眼核心,开放评价
作者艰险的攀登经历引人深思。阅读后,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写出你的思考。字数在40个左右。(3分)
(无“标准答案”。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领悟作品内涵,获得有益启示。感悟明确,符合文意,思考得当即可。)
误解二:开卷考试就是抄袭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 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请在第②段横线上准确填写《五柳 先生传》中的相关语句。(2分)
点评:同样是考查古诗文背诵,但这是在文章的特定语境中填写相关语句,这样出题不同于对学生提出死记硬背的考查要求,与死记硬背的考法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我爱看那尺寸千里、缵(zuan:继承)簇萦纡、阴阳割昏晓的 A ,也爱那云龙远岫、横岭侧峰或悠然见到的 B 。… …我爱山,以山为友,以山为灵,以山纳入我的画境,更终日向山,对语卿卿,如那“相看两不厌”的 C 。
1、 请将“南山”、“敬亭”、“岱宗”三座山名分别填入第①、②段中“A”、“B”、“C”处。(3分)
点评: 这道小题要填入三座山名,既是考对文句的理解,也是考平时诗歌名篇名句的积累。这会启发学生:对写作、表达思想感情来说,平时的积累是多么重要!有了相当的古诗文积累,就会使自己的文章内蕴丰富、深厚起来,就能口吐珠玉,笔底起波澜。什么是在阅读中“领悟”?这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宜都记(节选)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两岸高山重嶂,(1)非日中夜半不见曦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即至,欣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矣……
n 1、 根据画线(1)句,写出一个所学文言课文中与其意思相同的名句。(2分)
2、根据画线(2)句,写出一个你所联想到的古诗名句。(2分)。
3、 解释文中加点的“书记”和相关链接中加点的“疏”。(2分)
4、根据原文行文思路,请你判断,“始信耳闻之不如亲矣”之后文章将会写些什么内容。你不妨试补写出两句。白话亦可,文言亦可,文白夹杂亦可。(2分)
滇游日记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1)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2)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②,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③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④(3)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选自《徐霞客游记》)
n 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 ③【帖】同“贴”。 ④【摧】崩裂。
1、查阅工具书,给“间得一稍粘者”中的“间”注音。(1分)
2、文言文要读出韵味。请认真阅读原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正确填入文中的(1)、(2)、(3)处。
3、请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顺口后用三个逗号断句。
4、作者艰险的攀登经历引人深思。阅读后,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写出你的思考。字数在40个左右。(3分)
和在实践中理解课标相关的教案:
- 走近新课标,走进新课堂2015-04-25
- 教师搭台 学生唱戏——浅谈新课标下2015-04-13
- 解读新课标 做语文课改的先行者2015-04-08
- 让科技走进课堂,让学生理解科学——2015-04-06
- 在实践中探究 在反思中提高2015-03-30
- 新课标下语文作业 形式的思考与实践2015-03-28
- 新课标理念教学探索2015-03-25
- 浅析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2015-03-23
- 提高现代文课外阅读理解能力2015-03-16
- 关于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2015-03-10
- 新课标导引下的语文跨学科学习—《我2015-03-03
- 新课标下参与式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2015-02-03
- 对新课标下语文作业 形式的一点体会2015-02-03
- 把课堂还给学生--厦门一中初中语文2015-02-03
- 解读新课标发言稿2015-01-25
- 新《课标》指导下的小说教学 ——《2015-01-14
- 新课标下语文作业 布置要三注重2014-12-05
- 浅议新课标下作文批改方式的创新2014-11-07
- 让心灵之鸟展翅飞翔 ——略谈新课标2014-10-28
- 注重诵读 注重理解 ——中考古诗文复2014-10-28
- 新课标要求下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2014-09-05
- 初中语文阅读复习指导:理解段落功能2014-08-18
- 新课标下激发学习语文兴趣的几点尝试2014-06-27
- 语文是“读”出来的 学习新课标一得201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