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资料:内容分析
本文是以记叙的方式写的文言文,但中间对口技表演采用了较多的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因此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全文是围绕着一个“善”字,层层展开记叙,描写和议论的。
一 篇首点题,侧面写“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开门见山,点明题旨。接着列数道具,暗示“简单”,衬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这八个字既说明了宾客对这位名噪京城的表演者的向往之情,又反衬出他那令人叹服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为即将开始的演出,创造了静谧的氛围,烘托表演者的口技之“善”,是下文表现千奇百怪惊险万状声响的衬托和伏笔。
二 中心部分,正面写“善”。作者形象而逼真地描述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所构成的三个场景──夜深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场景;闹而复静的场景;深夜失火,救火的场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充分感受到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这一部分,除了正面描摹表演的情节内容外,还写了听众的情绪变化以及作者的简要赞语,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巧妙地结合起来。
三 表演结束,呼应篇首。“一人……”以重复开头为文章结尾,既起到了首尾照应的作用,也突出了舞台、道具的简单,反衬口技表演声响的繁杂、热闹,从而突出了表演者的“善”。
总观全文,情节完整而曲折,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井然有序,委婉多采。结构开阖自如,起落分明,完整而严谨。行文善于随声赋形,因物敷采,语言简炼而又细腻,形象而又传神,构成自然、清新、感人的格调。
《口技》资料:内容分析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口技》资料:内容分析相关的教案:
- 林嗣环《口技》教案72015-03-26
- 《在山的那边》课后分析与反思2015-03-21
- 七年级 上册 第二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2015-01-17
-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2015-01-14
- 七年级 上册 第五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2015-01-14
- 七年级 上册 四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2015-01-14
- 七年级 上册第三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2015-01-12
- 七年级 上册 第六单元单元分析与提示2015-01-10
- 《口技》教案设计2014-11-21
- 一句有悖传统的翻译——记《口技》教2014-10-31
- 提倡课堂智能练习——《口技》教例评2014-10-27
- 《口技》教学设计32014-10-27
- 《口技》教学设计42014-10-27
- 《口技》教例简述2014-10-27
- 高效背诵——《口技》教例评析2014-10-27
- 《扁鹊见蔡桓公》有关资料:本文省略2014-05-30
- 《<伊索寓言>两则》有关资料:课文2014-05-30
- 《两则》有关资料:课文的分析和理解2014-05-30
- 《论语》十则有关资料:《论语》中关2014-05-26
- 《羚羊木雕》资料:有助于理解《羚羊2014-03-21
- 《口技》教案2013-06-24
- 《口技》资料:作者简介2013-04-21
- 《口技》资料:写作特点2013-04-21
- 《口技》资料:谈《口技》中两个声响201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