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教教案:
幼教语文教案 幼教数学教案 幼教英语教案 幼教常识教案 幼教音乐教案 幼教体育教案 幼教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 小学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英语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 小学说课稿 小学主题班会
> 初中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英语教案 初中物理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地理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政治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 高中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 高中数学教案 高中英语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 高中化学教案 高中历史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 其他教案:
评课稿 说课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学生评语 班级管理 班任挚友 教学参考 教学相关 国旗下讲话 信息技术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话题作文教学点滴体会

时间:2012-11-15 12:58来源:乐学点击:字体:[ ]

利用话题作文的特点,寻找独特的视角,写出真实的我。

——

 

自2000年中考的命题中出现了话题作文,至今已延续使用四年。在这四年的初三作文教学中,我和我的学生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或成功之后,对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才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

站在今天新的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高度,来审视这种作文命题形式,我们不能不感叹这种命题形式为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张扬人的个性,开辟了一片沃土,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作文教学的天地,随之而来也是对我们这些已经熟悉了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教师的一次挑战。

回顾四年来走过的路,我以为话题作文的教学指导重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利用话题作文命题中留有的空间,培养学生开发思路的能力,帮助学生寻找到属于“我”的“这一个”。

话题作文顾名思义就是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作文创作的范围。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它无需削足适履,更无需忍痛割爱舍去自己擅长的文体。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选择自己鞋样的机会,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写作才华的机会。在写作的立意、选材、组织材料以及体裁使用等方面,话题作文都为学生提供了较大选择空间。

综观近年来话题作文命题的方法,常见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其一:“命题式”的话题。

以“音乐”为话题——2000年武汉市的中考作文试题;

以“争辩”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2000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作文试题。

其二:“引话式”话题。

有人说:阅读并不局限于文本,有时也应该阅读山、阅读海、阅读花、阅读树、阅读清晨、阅读黄昏……有时也该阅读政治、阅读经济、阅读文化、阅读亲情、阅读友情、阅读一只鸟、阅读一个人……请以“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体不限的文章……——2002年广州市中考作文试题。

其三:“材料式”话题。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一些沟沟坎坎,有时,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如何避免灾祸,应对困境,化解危险,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每位同学都应关注的问题。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或关注和思考……——2003年武汉市调研考试题。

比较上述三种话题形式,给学生留出的空间是不同的,学生填补空间进行再创作的思考方法也不相同。“命题式”和“引话式”话题是明确的,相比较后者“引话式”话题还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选材范围,“材料式”话题学生需经过阅读材料提炼出观点,自己找寻话题,故有人把这种形式称为“自寻话题”的话题作文。要能充分使用各类话题为我们留出的创作空间就要在审题上极力开发学生的思路,帮助他们找到具有个性体验、视角独特、仅属于自己的“这一个”。

前两种由于话题都较明确,在引导学生思考时,一般以话题为中心发射开来,从“是什么”“怎么样”“结果如何”“变化怎样”“哪些(个)人”等五个方面进行联想。以“音乐”为话题审题时可发散开的思路为: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的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种。

音乐怎么样——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表达人的情感。生活中离不开音乐,孤独时它是心灵的慰籍,悲伤时它似亲人的抚慰,快乐时它传递喜悦的信息。

结果如何——生活中有音乐和没有音乐的结果。(生活乏味;给我的却是连绵不断的折磨等)

变化怎样——音乐的发展(从古典音乐到中国民族音乐到今天风靡全球的流行

                                               音乐)

                        我的变化(小时候音乐终日陪伴我,妈妈带我去学琴,家中学校     

                                      歌声不断,现在我不得不远离音乐,听歌已成了我的奢望)

哪些(个)人——一个热爱音乐的人

从以上五个角度发散开来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最有体会又与众不同的一点,选取材料。由于个人的经历体会不同,取材的视角不同,文章的内容自然也各不相同。

第二种“引话式”话题。这种命题由于题目在引话部分已提供了选材的部分范围,学生可以依据提供的范围进行联想和创作,因此留下的空白要少一些,但审题的障碍也少一些。当然学生也可以跳出提供的范围,重新选择视角,创造出只属于自己的“这一个”。

其三“材料式”话题。此类话题首先要对提供的阅读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寻找出话题来,然后再依据“命题式”话题的审题方法从五个方面展开联想,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此话题的关注和思考,写出自己的“这一个”

如:2003年武汉市调研考试题:“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一些沟沟坎坎,有时,我们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如何避免灾祸,应对困境,化解危险,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每位同学都应关注的问题。”首先要从材料中提炼主旨:(1)正确的面对人生的坎坷、困境,健康成长;(2)正确的对待突如其来的灾祸和危险,确保自己健康成长等。然后根据主旨寻出话题以:面对困境或面对危险以及面对灾祸等。再按照“命题式”的话题作文的五个方面发散开去展开联想,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寻找到属于“我”的这一个。

与其它两种话题比较,“材料式”的话题虽源于材料,但伸发出来的话题却可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都不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原材料体现出多维性,帮学生找到属于他自己的独特视角。

作文贵在创新,而创新性活动由于创造性想象的参与,才能结合以往的生活体验形成新的形象,创造性想象是创造性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发散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形成审题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放飞想象,创造独特、新颖的新形象尤为重要。而话题作文在命题上留下的空白,恰恰为我们开拓了一片创造性想象的天空。只要我们抓住三种题型的特点,从五个甚至更多的方面去联想,那么视角不同、选材各异,众多的体现“这一个”的文章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总之,话题作文的最大优势就是给学生留下许多思维的空间。如果说美术中有中国画的“留白”,中国戏剧中有”“虚拟”,文学作品中作者有意制造“悬念”为我们的观众和读者留下了遐想和再创作空间,让人在情感碰撞中产生共鸣,那么我以为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同样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联想、想象、创作的空白,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这个空间,引发出他们生活积奠和创作灵感,写出能发挥他们自己个性特长的文章。

 

二、注重特长培养,鼓励张扬个性,写出属于"我"的"这一个"

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材进行自我解读、自我理解,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寻找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体验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新的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而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较大程度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并赋予他们较自由的选择题材和体裁的权利,使学生能在较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创作。文章为"情"而作,"愤怒才能出诗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话题作文更能调动学生写作的欲望,使作文教学从"让我写"向"我想写"转化。面对这种命题形式的转换,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是不仅要帮助学生开发思路、构思出具有新颖、独特视角的文章,而且要鼓励学生在作文创作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勇于表现自我,形成具有独特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情趣,并能使用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的能力,从而写出真正属于"我"的"这一个"。

笔者以为学生要能做到"以我手写我心",要写出真正属于"我"的"这一个",必须心中要有"我",而且是健康的"我",有健全人格的"我",然后才能是敢于写"我",用一定的形式表现"我"。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 鼓励学生贴近生活、关注社会,要站在水中更知水的深浅。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正如叶老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泼的昼夜不息。"可见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要写好生活就必须贴近生活、关注社会。但到底什么是关注社会和贴近生活?

笔者以为组织社会调查、进行社区服务、开展军训活动、游览名胜古迹固然是学生体验生活不可缺少的手段。但是倘若将贴近生活和关注社会仅理解为必须是学生直接参加各类社会活动,那么既不符合目前学校教学的规律,也不切合实际。其实学校、班级、家庭都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在上述地方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生活的反映。平日里看新闻、读报刊杂志是关注社会和生活,上网、听广播,随父母走亲访友、逛街闲聊同样是生活。我们本身就生活在社会中,今天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身边永远有新鲜的事在不断发生。学生之所以在作文中没有反映,大概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刘国正先生曾说:"中学生,十二三到十七八岁的孩子,已经阅历很多,懂得很多,……他们却视而不见,这是因为他们误认为面包和盐既非精金美玉,就不置得拾取和保藏的缘故,一旦换一个角度看周围的一切,他们会如同骑在神鸟的背上降落在神奇的山谷,忽然发现身边有数不尽的珍宝。"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不可能天天有类似五角大楼被炸、美伊又爆发战争这些骇然听闻的事件。生活是平淡的,而平常琐事中同样可以挖掘出真善美,同样可以找到人物的高尚品质。成功的作家他们的创作素材无不是从小事中、从平淡的生活中找出亮点,这是因为他们站在水中更知水的深浅。如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张洁的《挖荠菜》、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莫怀戚的《散步》等。

再者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的关键是要解决做人的问题。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去关心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思考每一个富有倾向的问题。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在思想感情、价值观上保持与国家与人民的命运一致。满怀热情关注时代的发展,留心社会的变化,全心投入、体会那些社会变革中的喜忧,尝试着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去思考今天的种种变革,将自己的思想溶于这种变革中。这样一个真正的、独特的"我"才能产生,我以为这不仅是作文教学追求的最佳境界,也是我们今天课改的理想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话题作文的出现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一次革命。

(二)注重怡养学生独特的情感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无论是思想还是语言都不能独立组成特殊王国,它们只是现实生活的表现""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这就是说语言和人的思想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文章应该是人心灵的写照。唐代杜牧如果没有对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的强烈不满,对危在旦夕的朝廷命运的担忧,怎会写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文天祥倘若没有报定以身许国的豪情怎会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这样的千古佳句。诗要言志,好的文章必然是抒真情,写真感。培养学生真实健康的情感,才有可能改变目前作文教学“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安于克隆的无我之作”的状况。

就语文学科的特点而言,怡养真实健康的情感,首先要关注学生在文本阅读上独特的感悟,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人曾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人文精神在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中的严重失落。说:“有知识的聪明的孩子从来不缺,有是非感责任感的孩子倒是非常珍贵。”我们今天的教育“将中国古代经世致用的负面影响和美国高度实用的负面影响结合起来,变成一种短视的高度实用的知识……”所以要学点“无用的知识”。我想这里的无用知识就是人文精神,具体到作文教学上来讲,就要侧重于真的引导,善的渗透,美的熏陶,关注人类共同面对的有价值的问题,使作文成为学生心灵释放的一方乐园,真情流露的一块沃土。培养健康的情感首先要注意学生在语文教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流露,要有意识引导他们明辨真、善、美,痛恨假、丑、恶。同时有针对性地把文学作品中情真意切、健康向上的文章推荐给他们,让这些文质兼美,包含着丰富思想内涵的文章拨动他们的心弦,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就是说语文课的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更要重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一面。

其次要珍视并尊重学生在阅读和作文中流露出的独特的个人体验。以往的教育我们过多的强化“善”的塑造,而淡化“真”的的追求,“美”的瞻望,过多的要求阶级的视角、人类的视角,而忽略对每一个人“人”的尊重。于是文章就出现了“千人一面,万口一音”的“无我”状况。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重视学生作为一个单独的人的个人感受。这也许就是学生形成富有个性特色情感品质的雏形,更可能是孩子写出富有个性的“我”的萌芽,这说明学生已经开始试着走出作文教学中写“他人”话,抒“众人”情的怪圈,已有了想属于自己的“这一个”。

学生是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独特体验所给予的评价,往往一句肯定的话,会引导出几篇甚至几十篇相似的文章。我曾夸一位学生在文章中写自己渴望踢球,结果初三的学生往往家长和老师都禁止他们踢球,结果只能在课间将可乐瓶当球踢,这一细节富有生活情趣,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于是很快学生就写出了上网吧被老师抓的情节,跟妈妈去超市抢购想要重奖的心态,无意间的一句话帮助了一位生病的同学,却得到了老师的表扬等一幅幅的真实可感的学生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独特的个人体验是真实的,而真实的体验反映不一定是社会的正面。要鼓励学生诉真情、说真话就要有勇气直面生活、直面人生,甚至暴露自己心中的阴暗面。

再者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世界,帮住他们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一名语文教师,如果不能走进学生的世界,对他的学生的世界只能是雾里看花,不知道他们的世界里发生的一切,那么对他们的世界的评价也只能是隔岸观火、隔靴搔痒,又怎能评说他们的审美情趣是否健康。我曾听一位老语文教师身有感触地说:现在的老师必须有两样爱好,一是上网、二是看球。想想颇有道理,学生最热爱的活动你一窍不通,你又有什么资格评点他的对错。所以只有走进他的世界,了解他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无论是在作文还是在做人上的指导,都会有的放矢。

“不好的教师只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已知和需要,才能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特点,运用话题作文独特的创作空间,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顺应学生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他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三)鼓励使用自己擅长的文体、运用属于“我”的语言。

话题作文除在审题上给我们留下了教大的开发思路的空间,在体裁上也为学生写作留下了最大限度的选择自由。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作文教学上就有义务帮助学生找到他们每一个人最擅长的、能发挥自己特长的文体以及表达形式,帮助他们形成能最大限度表现自己,能张扬自己个性的行文风格。事实上这不仅符合作文教学要“个性化”的特点,而且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中“承认人的个性差异”。每一个个体的人,先天的素质和后天的环境影响、教育的塑造都有差异,正因为这种种差异,人才有了个性。有的人擅长形象思维,有的人更重于抽象的理性思考,对于前者我们教师自然要帮助他们把抽象的话题转化成栩栩如生的形象,并能用生动的描述将其跃然纸上;对于后者教师则要帮助他们通过生活中的一个个表面现象,透视出社会的本质问题,用精辟的语言直面社会、直面人生。

写出属于“我”的“这一个”,还要鼓励学生使用属于“我”的语言,表达“我”的心声,即:个性化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外化形式,个体间存在着差异性与独特性。这必然导致语言的丰富多采。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敢于说自己的话,尤其要鼓励学生在文章中引进富有时代特色的、符合作者个性的鲜活生动的语言。这样的语言才有生命力,这样的文章才成为真正属于“我”的“这一个”。

 

 

作文越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越是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既能引发自己的生活库存,又能开拓想象,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情感倾吐也就自然感人。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留出的大量空白,为学生提供了开拓想象,寻找自己熟悉生活的可能,也为学生创造了张扬自己的个性,以“我手写我心”的条件,我们充分运用好这些特点,就有可能带来学生作文创新上的春天。

    话题作文教学点滴体会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