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
(2003-05-24 15:36:44) | |
天津室教研室 曹光斗 教学目标 : 一 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二 学习两相比照的结构。 三 了解两种不同的学习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束缚。 教学设想: 一 安排三课时 二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描述百草园部分为教学重点。其中第二自然段有声有色的描写,应着重引导学生体会、理解、掌握。 2.描写三味书屋部分为难点。学生对部分内容不易理解。有些难理解的词语。这部分容量大,内容又远离学生生活,不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堂上全部理解。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正音正字、释词、介绍作者。 2.熟读课文,重点读第二自然段。理清全文的结构。 教学步骤 :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此段在文中的作用。 2.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提出问题: ① 这一段语言中渗透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 作者都写了哪些景物?作者为什么把这些写得那么具体、生动? ③ 作者怎样描写百草园的喜人? ④ 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 ⑤ 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 教师归纳: (1)点出忆写百草园的原因。 (2)①作者记事状物中无不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着作者的感情,即百草园的乐趣和对百草园的热爱。②写了14种动植物。写的具体生动,表现儿童的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能引起读者共鸣。③用色彩绚烂的语言描绘百草园。④比喻、拟人。⑤那么多有趣的动植物足供好奇的孩子们观赏、玩耍并探索自然的奥秘,所以是乐园。 读第二自然段,加深理解。 教师归纳:第2自然段通过空间顺序,生动、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以及童年生活的情趣,表现了儿童的好奇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3.朗读课文3──6段。 提问: ① 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过渡作用。 ② 这里写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说明什么? 教师归纳:这里含蓄说明,百草园的生活使他扩大了见闻,也受到了启发和教育。这几个自然段,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写百草园,使它增添一层神奇的童话色彩。 4.学生读课文第7、8、9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提问:第7、8两段各写了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答。 教师归纳:雪天捕鸟,冬天的乐趣。 学生朗读第7段,划出写捕鸟的方法的动词,并说明这些动词为什么用得好。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这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体会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2.体会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示动作。 教学步骤 : 1.查字典、正音正字。 确凿() 菜畦() 蟋蟀() 缠络() 竹筛() 觅食() 渊博() 鼎沸() 绣像() 锡箔() 豁() 蝉蜕() 倜傥()叵罗() 秕谷() 2.介绍作者 鲁迅:见课文提示。因学生第一次接触,可适当介绍本文产生的背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读课文。 4.提出思考问题 ① 哪一部分是描写百草园的?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② 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③ 哪一部分是描写三味书屋的?读了这部分后有什么感受? 教师归纳:1──6自然段写百草园生活。10──22自然段写三味书屋的生活。 作业 :读第二自然段,划出你喜欢的词语。 学生读第8段。 提问:这里写了闰土的父亲,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教师归纳:这里写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表现了“我”的钦佩之情。这就把童年时期的“乐园”写得更具体、可信。 学生读第9段。 提问:三个“也许是……”这一组排比句,反映了什么内容? 教师归纳:反映出告别百草园在童年鲁迅心里所引起的震荡。 作业 :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作课后练习3、4、5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三味书屋与百草园两种生活鲜明的对比。 教学步骤 : 1.检查背诵第二自然段。 2.学生读课文第11、12两个自然段。 提问: ① 作者是怎样描写三味书屋陈设的? ② 作者在描写三味书屋时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将介绍三味书屋的方位、布置等词语勾划下来,并互相交流。 教师归纳:三味书屋的陈设单调、沉闷。反映了“我”对三味书屋那种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的生活的不满。 学生读第12段至末尾,思考以下问题。 ① “我”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情况是怎样的? ② “我”最反感的是什么? ③ 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构成了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① 写了五方面的学习生活。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写折梅花、寻蝉蜕等也是为了反映他们对三味书屋那种枯燥无味生活的不满。 ② 死记硬背那些难懂而又无用的书是“我”最反感的,这和百草园的愉快生活相差甚远。 ③ 第二部分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枯燥无味,和百草园中的情趣盎然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提问:作者把情趣盎然的百草园和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对比着写,表达了什么样的中心意思?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文章通过两种不同生活的对比。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索各种知识的广泛兴趣,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作业 : 1.默写第二自然段。 2.片段作文:“写一个游戏” 要求:用上表现系列动作的词语。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一文由优秀教案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教案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相关的教案:
- 十四松鼠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2015-04-08
- 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教案(苏教版七年级2015-04-08
- 十三短文两篇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2015-04-08
- 十二凡尔赛宫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2015-04-08
- 《鹤群》教案(语文版)2015-04-08
- 《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2015-04-08
- 《卖油翁》教案12015-04-08
- 《女娲造人》教案5-62015-04-08
- 《清平乐·村居》教案32015-04-06
- 《伟人细胞》教案22015-04-06
- 《望岳》教案2015-04-06
- 《七颗钻石》教案42015-04-06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22015-04-06
-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教案12015-04-06
- 《秋颂》教案22015-04-06
- 《犟龟》教案32015-04-06
-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教案2015-04-04
- 《我若为王》教案62015-04-04
- 《爱的教育》阅读指导课教案2015-04-04
- 《渡荆门送别》《秋词》教案2015-04-04
- 《归园田居》教案12015-04-04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简介2015-04-04
- 《童年絮味》教案22015-04-03
- 《秋颂》教案12015-04-03
- 上一篇:第二册《小橘灯》教案
- 下一篇:《济南的冬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