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有考生 > 正文

“中美教育方法”大讨论 关注“虎妈”教育之争(4)

  • 日期:2011-09-22 09:51
  • 来源: 每日五分钟
  • 浏览:
  • 字体:[ ]

  新京报:在金钱意识上,中国孩子很容易把父母的钱当成自己的钱,因为整个家庭其实都在用钱支持孩子,现在问任何一个中国父母花钱最多的地方在哪,只要有孩子都说花在孩子身上。

  孙云晓:我去全国各地讲学很多,发现很多父母都很可怜,过去那么溺爱孩子,现在孩子变得无法管教,非常专横,对父母不尊重,打父母逼父母给自己钱,甚至有的父母离家出走。一些父母感到对孩子无法教育了,父母没有威信了,说话一点权威都没有了。

  爱的规则,自由的条件

  新京报:除了从小道德习惯的养成,以及个人理财习惯的养成,是不是还有另外一个问题,社会整体的道德规则缺失也导致父母不知道该对孩子说什么好。

  孙云晓:这不是问题。好的教育应该分为两部分,有些问题跟孩子是可以讨论的,对这个事怎么看,有差异没关系,这是有讨论余地的。但是,有一些基本规则,十分重要,这个是不能变的,无须讨论的。

  比方说,蔡美儿有的地方确实是对的,不准孩子夜不归宿,这在美国太重要了。

  任何一个孩子夜不归宿都是危险的开始。像这种事没什么可讨论的,晚上到了点回家,不能夜不归宿。我女儿上初三的时候有一次跟我说这个事,同学在一块玩得开心,问我可不可以不回家,我说不可以,她问为什么,我说法律规定必须回家,不高兴也得回家。这是我对她的保护,她可能不舒服,但必须得回家。

  在家里要劳动,要干家务,不许说谎,要按时完成作业,孝敬长辈,这没有什么可商量的。

  这一点上美国人做得比中国好。美国洛杉矶的一位大学教授出了本书《父母要敢于对孩子说不并坚持到底》,这本书在中国出版的时候我给写的序言。美国人管教孩子的严格有一系列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可能我们都没有,我们这方面太差了。美国父母说今天带孩子去逛商店,你只能花10美元,超过10美元绝对不能花;今天到哪个朋友家吃饭,到那以后你不能点菜,上什么吃什么,不许乱要东西,你要表现得不礼貌,我或者你妈就要把你送回家。所以美国的孩子是有规矩的,这些规矩的确立其实都对孩子形成保护。在这方面,中国不少家庭的孩子只能算无法无天。

  新京报:学习要求很严格,生活要求实际上是没有规矩的。

  孙云晓:中国的父母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我觉得这是教育荒废的宣言,表面上看教育抓得很紧,其实把真正的教育忽略了。学习好算什么呀!

  新京报:做人都不会了。

  孙云晓:最根本的东西都没有了哪行啊,这是不对的。

  我研究了十年的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国家课题),儿童教育的成败最重要的标志是能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最根本的。什么是素质?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说,忘不掉的才是真正的教育,习惯就是忘不掉的。比方说,见到一个人一定要微笑,一定要诚信,一定要女士优先,一定是习惯的,这些东西多了就是素质。

  一定要有读书的习惯,运动的习惯,守时的习惯等等,所以对于儿童来说所谓的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给他讲做人、人生的道理,怎么对待学业、社会,这是基本的习惯,这个方面也是很欠缺的。为什么说非常可怕呢?父母说把学习搞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学习上去了,一俊遮百丑,其实他没想到更大的麻烦在等着他。比方说他很自私。

  新京报:甚至上了大学之后工作之后还需要父母来照顾他。

  孙云晓:很自私、很嫉妒别人,没法和别人相处。这样的孩子麻烦大着呢,中国父母现在的问题多就多在这里。我们对教育的理解非常肤浅,比方说什么叫“学生”,学生就是学会生存,就是学会生活,而我们的教育恰恰是反生活教育,什么都不用管了。

  新京报:呵呵,书生误国,只学读书,不学做事,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个传统?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