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中国家长一说我要理解孩子,给他自由的意思,就是变成学习可以不搞了,家里的事可以不参与,你就去玩你的就可以了。
孙云晓:所以说很多麻烦在等待着中国的父母,中国的父母现在就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怎么样爱我的孩子,怎么教育我的孩子。
中国父母的权威性在丧失
孙云晓:刚才我说了,我很担心“虎妈”成为中国式专制教育的模范被仿效。但是在另一方面,实际上我觉得蔡美儿的这种教育方式,虽然她的严格是过头了,严格到了专制的状态,但我特别想表达一个意思,其实孩子是特别需要严格管教的。只不过应该严加管教的方面恰恰是中国父母最容易放纵的方面。
新京报:我记得你写过一本书《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孙云晓:还有《爱孩子要敢于说不》,那是我的观点,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伪教育。
在我看来,理想的教育是既给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关爱,同时又伴之严格的要求,甚至有必要的批评和惩戒。我认为这是一种科学的教育。
我认为父母没有权威性就是失败、失职,父母的权威性对儿童是一种保护,也可以说父母的权威性是一种爱。中国父母的权威性在丧失,这个我认为是太值得探讨的事情了。
新京报:你能不能更详细来说,中国父母的权威性是怎么丧失的?
孙云晓:首先,我们对儿童成长规律的了解是肤浅的,我举个具体的例子。
按照科学研究,孩子在10岁之前一定要培养起道德智能,10岁对任何孩子来说都是最佳教育期。道德智能是什么概念呢?最核心的是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按照专家们的研究,孩子在1周岁以前,父母要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这时候讲道理没用,饿了就得喂,哭了就得抱。从2到4岁,父母很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敢于对孩子说不”。为什么呢?这个时候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他(她)能够说300到1500个单词,语言发展速度是最快的时候。这个时候给他说“不”告诉他这个好可以做,那个不好不可以做,孩子就会建立起辨别是非的规则,知道有些事不能做,有些事好,要做好孩子。
我可以说相当多的父母是不合格的,相当多的父母觉得这么小还要教育吗,孩子骂人、打人,很多父母不仅不制止,还乐,以为这是孩子聪明、长大了的表现,没有这个概念和意识。
中国的早期教育非常落后,0到6岁的教育是最落后的教育。
5到10岁要培养孩子的道德习惯,我们恰恰在道德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缺失了这个意识。相反来看,美国人在教育孩子的道德习惯这个问题上比我们先进得多。
中央电视台曾经请我去谈“富二代”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往往富不过三代。我就说,富不过三代不是一个规律,而是中国人的一个怪圈、一个现象,因为世界上富过多代的排行榜上百家,有一个家族甚至上千年一直管理得非常好。很遗憾地说,长盛不衰的家族中没有一个是中国的家族。这和中国的教育有关,中国的教育很容易溺爱孩子。
比方说,我们做中日韩美四国高中、小学生研究发现,中国的父母给孩子零花钱是最随意的,高兴了就多给,给孩子零花钱之后很少检查。相反美国、日本、韩国父母也给孩子零花钱,给的时间固定,同时父母还要检查孩子是怎么花的。
最典型的例子,美国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家产的富豪叫洛克菲勒,他给他14岁孩子一个星期的零花钱就是1美元50美分,而且到了周末还得检查花得合理不合理,花得合理奖五美分,花得不合理减五美分。更让人惊讶的是,他给孩子这么少的零花钱还有要求,要求零花钱分三份,三分之一可以自己花,三分之一储蓄,三分之一捐赠,就给这么点钱还要求有慈善行为。
我们中国的父母给孩子零花钱:第一,很随意;第二,不检查;第三,没有储蓄和捐赠。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