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频道

让学习变得容易:在教科书里找答案(2)

  • 日期:2013-07-02 11:02
  • 来源: 自学
  • 浏览:
  • 字体:[ ]

  考试前复习的目的,不是背诵整个学期所学的内容,而是为了唤起以前曾经学过而又远逝模糊的记忆。平时不好好学习,快要考试了才拿起书本拼命用功的人,考试的时候一般都表现得似懂非懂犹豫不决,苦于寻找正确答案。有时候,答错一道题,成绩名次差个10等、20等是常有的事。升学考试中答错一道题,就可能导致最后落榜的悲惨结局。

  如前所述,考前的复习只不过是为了唤起以前曾经学过而又远逝模糊的记忆。有的人想一下子唤起所有的学习记忆,彻夜不眠废寝忘食,但是越学越觉得头绪凌乱模糊不清,找不准正确答案。

  那么,要想考出好成绩,怎样学习才有效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平时要对自己常常问如下几个问题:"应该掌握什么?"、"该掌握的信息又该怎么寻找?"、"找到的信息又该怎么记忆?"

  "应该掌握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要牢固掌握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和教科书上的内容。上课的时候要聚精会神地听取老师的讲授,没有听懂的,要请教老师及时弄懂。这样做,最低限度也能消化一部分讲课的内容。考试之前,要浏览教科书,回忆一下上课的时候老师是怎么解题的,这是有效的办法。教科书看的次数多了,一翻开教科书,里边的内容似乎都很清楚,其实,这是一种错觉与陷阱。精读教科书能唤起一部分课堂授课的记忆。如果上过物理课,那么当你看到科普书里的抛物线公式时,就会想起做过的物理试验,想起同学们提过的疑问及课堂上解过的问题。

  教科书容纳着学校的讲课内容。经常翻看它,可以温故而知新,起到逐渐存储知识的作用。运动员先热身,然后才进入激烈的比赛,也是同样的道理。考试的前几天一点一点地恢复记忆,考试的时候就能达到最佳记忆。

  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的,那么解读背诵笔记本内容的时间,就远远超过了解读背诵教科书内容的时间,所以笔记本不应该记得太满。笔记本只能记一些不会的、容易忘记的知识,它只能作为解读教科书的补充资料。

  大部分教育专家认为,考前看参考书弊大利小。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限度的。考试前储存过多的信息,脑子里会发生混乱,更不用说学习新的了,连原先已经理解的也都记不住了。一般情况下,不要想回家以后再复习,课堂上学习的,最好是在课堂上就地消化。放学以后就简单地浏览一下,把可能考试的内容清楚地储存在脑海里就行了。

  最近我国的企业通过管理咨询,提高了自己的竞争能力,一跃跻身于国际舞台上。驰名海内外的管理咨询机构,标榜着"简单、快捷、有效"的服务,为此收取高额的咨询费。如果开办一个学习咨询机构,我也认为:必须按照"简单、快捷、有效"三原则,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青少年需要用知识来武装。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丰富的知识,这将成为决定他们人生方向的重要因素。用功之前先问一问自己:怎样才能既不浪费时间,又不浪费精力,却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看教科书请注意

  1.定义

  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定义,然后再看课文,你就能正确地理解和完整地记忆。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课文里,可能会是不同的意义、不同的用法。考试的时候,基本上都要利用定义、定理来解析和回答,所以,一旦对定义、定理解释不清楚,或者解释错误,就无法回答的准确。定义、定理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探究其形成的过程,就会获得更多的信息。

  2.图表

  撰写教科书的人往往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制成图表来说明。用几页文字说明的内容,只用一个图表就可以说明。所以正确地理解图表,弄懂图表里的内容,就容易理解全书的内容。

  3.例题

  教科书往往通过大部分习题和例题来说明理论。要想背下深刻复杂的理论,需要很多时间。有的理论即使你用了很多的时间也不一定能理解。与其死记硬背深奥的理论,还不如记住老师讲过的例题和解析过的习题。这样做的好处是,深奥的理论也变得很容易理解。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