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频道

中国高校:何时不再抢“状元”(3)

  • 日期:2013-04-30 10:56
  • 来源: 好好学习
  • 浏览:
  • 字体:[ ]


  “考试内容教材化、考试方法单一化、录取标准教条化”这是一些专家对我国现行高考制度之弊端的评价。具体解释,就是重“知识立意”、轻能力培养;试题以书本内容为中心,忽视对学习态度、实际能力的考察;高考总分一刀切,忽视个性与特长的显露。

  有学者指出,考试是一种手段,面对考试的结果,可以有各种态度:发现问题,改善之;发现人才,选拔之。但是,当考试这一教学当中“之一”的手段,变为整个教育链条中“唯一的目的”,完善人格的教育就变成了“认分不认人”淘汰式应试教育,从而出现教学为考试服务,“目的”为“手段”服务的本末倒置。

  我们看到,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随着考试的历史发展,在实践中,人们对考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即任何一次单一的考试内容、形式和方法都无法完整地评价一名学生。因此,很多国家一方面通过实行多次考试的方式来弥补一次考试的不足,一方面,尝试用多方面的考试内容和方法来全面考查学生。如英、法、德、日等国的考试除了统一的必考科目外,考生和大学的自选考试科目也很多;考试形式除了笔试外,还增加了小论文、面试、口试、实验等方式。

  将校外考试与校内考试结合,从结果性评价转为过程性评价,是各个国家考试制度的变化趋势。避免“一考定终身”,给不同类型的考生提供机会,为一位考生提供多次机会,国外一些大学近年来也注意到给予考生考试机会的增多和录取形式的多样化。韩国在1980年后,高校录取就要参照中学成绩,并规定高中成绩在总成绩中比例不能低于20%;德国大学入学资格的获得,高中学习成绩占据总成绩的2/3。日本将各大学单独进行的考试再分为两次,学生参加第一次单独考试失败,仍可挑战第二次单独考试。

  回到文章开头的“状元之争”,一位高校招生工作人员说得好,“与其在一两个状元问题上斤斤计较,不如多一点时间研究招生改革,多一点精力加强学生培养。”相信随着《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各高校探索“多元评价、公平录取”的步伐必将迈得更大。正如公众所盼:有朝一日,北大、清华不再“抢状元”了,高考制度改革了、教育理念进化了、选材标准拓新了,教育不再“以考为本”了,素质教育也就能实现了,我们拥有一流人才和一流大学的梦想也就能实现了。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