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自发地学习——写给高三同学的第15封信(3)
- 日期:2012-10-11 09:53
- 来源: 自学习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如果看了林肯的传记,了解他幼年时代的境遇和后来的成就,会有何感想呢?他住在一所极其简陋的茅舍里,没有窗户,也没有地板,用今天的居住标准看,他简直就是生活在荒郊野外。他的住所距离学校非常远,一些生活必需品都很缺乏,更谈不上有报纸、书籍可以阅读了。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每天坚持不懈地走二三十里路去上学。为了能借几本参考书,他不惜步行一二百里路。到了晚上,他靠着燃烧木柴发出的微弱火光来阅读……林肯成长于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但他竟能努力奋斗,一跃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成了世界上最完美的模范人物。
如果在困境中,林肯说“我没有机会!”这位生长在穷乡僻壤茅舍里的孩子,如何能入主白宫,成为美国总统?同时代有许多出生于良好家庭环境的孩子,他们有漂亮的学校,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为什么成就反而不如一个茅舍里成长起来的苦孩子呢?
“没有机会”,只是失败者的推诿之辞。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简洁的概括,大家有时间可以找来这本书详细阅读。老师和家长对同学们的希望是,一方面胸怀远大目标,充满自信和激情,另一方面,无须任何人的催促和监督,去扎扎实实地做事和做人。你心中要有盏明亮的灯,才能真正照亮你的前程。
另外,有班主任老师推荐了一篇《如何上好自习课》的好文章。印发给大家。自习课上,更需要自动自发的学习精神。且看一下人家是怎么讲的吧。
如何上好自习课
同学们: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一种非常熟悉的课型——自习课。你们是如何认识自习课的呢?你们又是如何上自习课的呢?你们是否充分、高效地利用好了每天的自习课了呢?你们的自习课是否真正收到了最佳效果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自习课。所谓自习课就是我们自主、自我学习的过程,其主要功能就是在完全自主的空间,相对时间内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各学科内容形式)保障知识前后贯通的延续性,并达到自我的完善、发展、巩固、提高、升华。
针对目前自习课现状,我们存在着如下误区:
误区一:自习课成了自由课、放松课,没有惜时观念,缺乏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有的同学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是漫无目的盲动,往往拿起一本书翻翻然后放下,又拿起另一本书,拿起这张题做两道,拿起那本书背两句,一节课下来就在这种无目的、无意识的混沌中度过,一无所获。更有甚者,无所适从,在呆滞的静默和恍然睡梦中浪费了光阴,一步一步拉大了与他人的差距。我们难道不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的学习吗?
误区二:自习课成了讨论课。自习课首先要求就是自主探究,许多同学认为自习课讨论不也是在学习吗?如果学习中遇到困难一味期盼别人(同学、老师)给予点拨、启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味等靠的依赖心理,滋长了自己的懒惰情绪,长此以往,你的独立意识就会逐渐丧失,独立能力、创造力、创新能力逐渐就会泯灭,你就会成为学习的奴隶。再之,你的讨论是否会影响周围同学的学习呢?
误区三:自习课就是作业课。自习课在每科茫茫的作业题海中被动地鏖战,在无休止的作业、练习、报纸中无法摆脱,每节自习课总是在疲惫中度过,认为作业才是自习课的主旋律,繁重的课业负担造成学习心理压力过大,心理障碍逐步形成。
误区四:自习课成为个别学科的抄题课、辅导课、补习课。自习课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影响学习成绩均衡发展,无意识中形成了一种被动的偏科现象。
为使同学们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主性,今后各科教师作业均在课上完成,自习课不再占用同学们的时间,完成各科硬性书面作业。有教师的自习,教师不再讲课,公共自习全部交给同学们,给你们更多自由的发展空间,缓解学习和思想压力,使你们在阳光中快乐、轻松、愉快地学习,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