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频道

“三座大山”重压下高职学生的心理剖析(2)

  • 日期:2012-07-05 08:47
  • 来源: 学习网友
  • 浏览:
  • 字体:[ ]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的傅俊老师表示,面对心理困惑,必须实现突围、重塑自信,但是高职生不像普通院校的本科生那样,可以相对容易地“重新找回自己”。

  大专学历成了心头之痛

  “对于那些学校不理想的本科生来说,至少能选择考研来实现人生的转变,而我们呢?只能选择自考。”一名高职生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

  记者走访合肥的几所高职院校时了解到,不少同学选择了自考作为人生的突围方式,期望能够减轻他们的“学历之痛”。

  “平时在学校里,大家在一起没有感到什么不同,可是高中同学聚会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特别失落,听着那些普通高校的同学侃侃而谈,心里不是滋味。”小丽(化名)是一名大三的高职学生,她用两年时间考完了全部自考课程,现在又在准备会计证考试。以至于两年了,小丽连班上同学的名字都叫不出来,但是她又说:“我觉得这(自考)也是在浪费时间。”

  “我的自考还有4门课就全部通过了,但是我发现自考和全日制还是有很大差距,很多用人单位要求的是第一学历。”小刚无奈地说,“所以,一次失败注定一辈子刻上一个烙印,我们已经努力了,但还是很难得到认可。”

  “我们只有两年半的时间,大三就要实习了,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调整自己,所以压力、困惑一直在堆积着。”小刚说。

  “进校的时候,他们和其他孩子差距并不大,为什么在校期间会产生这些问题呢?也许外界环境和我们当前的教育模式出现了问题。”一位高职院校的老师毫不隐晦地说,“不少学校甚至家长对高职教育认识不清,这些都增加了学生的茫然感、失落感,所以他们亟待有人去引导。”

  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靠学校

  “进入秋季,人的情绪容易波动,我们根本忙不过来,全校那么多同学,要想实现动态跟踪,更是难上加难。”一位心理指导老师表示,“心理沟通绝不是几分钟的事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记者了解到,不少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也相当有限,有些老师情不自禁地对那些“211”院校里的同行投去了艳羡的目光:“他们的咨询室买一面专业的镜子都能花去上万元,而且功能分区相对齐全,访谈室、问谈室都有……”

  “不能仅仅指望两三名心理指导老师和一间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天也拖不得。”在傅俊看来,所有辅导员都应该肩负起心理辅导的任务,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助人自助,要让同学们成为心理的真正主人。

  “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学生面临着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它们并不构成心理疾病的主要方面,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对此,陈国玖认为,提供“发展咨询”应当是老师分内的职责。“有的学生实际上没有什么心理问题,只不过想找老师倾诉苦恼,我们的辅导员、班主任并不需要多么专业,能够认真倾听就可以了。”

  据了解,为了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团“心语协会”,并在各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心理指导老师把各班级的心理学爱好者集中起来,进行专业的培训,让他们及时了解同学们的心理动态,同时开展心理知识普及。

  “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需要多方共同的努力!”据傅俊介绍,该校建立了学院教育、家庭教育、学生自我教育三位一体式的学生危机干预预警机制。“辅导员发现学生的问题后,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内容,在加强教育指导的同时,及时与家长、学院联系。”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