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简介:肖菲,毕业于深圳外国语学校,去年以总分686分的成绩成为全省高考政治类最高分考生,被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法律专业录取。
2004年的那个夏天,我以660分的中考成绩迈入了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部的大门。这个成绩在我看来,可以说是不理想的。所以,进入深外高中部时,我在心底许下了愿望,那就是在高考考场上用实力证明自己。我是一个普通学生,在学习上有过成功,也有过挫折。所以,今天我在这里,与其说是传授成为状元的秘诀,倒不如说是和大家谈谈学习感受。
如何保持对学习的热情?
要善于从学习中挖掘快乐
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诀,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
小学二年级时,因为转学的缘故,我的英语和班里大部分同学有着很大差距。上英语课时我一度不愿意开口。但是逐渐的,我发现,如果我一直保持沉默,结果只能是我和同学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为了能够不再落后于别人,我开始努力学习英语。那时每天都要起来坚持30分钟的早读。尽管课本上的英语课文对我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我却依然努力地把它们背下来。就这样奋斗了一个学期,我惊讶地发现,我的英语水平已经超过了许多同学。从此,我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了,听英语歌曲,看英语电影,英语成绩也随之提高,一直在班中名列前茅。
十年寒窗,其间的困难数不胜数。要在十几年时间里对学习一直保持热情,似乎很难。因为对学习的热情,不是天生的。但是如果我们善于从学习中挖掘快乐,比如老师、家长小小的表扬,同学之间的互相吹捧,这种热情或许就能持久。我对学习的热情,正是在一次次考试的成功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事实上,我们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相互联系的。小学、初中如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入高中阶段再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没有必要对自己过于担心了。中考后我对自己三年的高中生活进行了细致的规划。高一是打好基础的一年,在我的大部分同学还在逐渐适应高中生活时,我已经迅速转换到了高中的学习状态。高二相对而言是我比较放松的一年。凭借高一打下的基础,我非常轻松地完成了学习的任务。经过高二一年的休整,我整装待发,自信地面对高三最后的冲刺。我一直以来的努力就是要使自己处于一种学习的良性循环之中。一次考试的成功能够带来继续学习的兴趣,而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进成绩的提高。就好像推动一个轮子,当它滚动起来以后,我们只需要再加一点动力,就可以让它持续地滚动下去。
具体科目上如何应对高考?
语文:
通过读题找到命题人意图
首先从语文谈起。学好语文,除了认真上课以外,还要高度重视课外点滴的积累,勤作读书笔记并持之以恒。每次阅读文章都要用心,看完后想一想,记一记,使头脑里留下较深的印象,对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或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就摘录要点作为资料保存。平时经常记一些警句、例子,作为写作文的“材料仓库”,这样在写作文时构思快,不至于笔头干涩。高考的语文试卷大约有2万多字。因此,要在语文上成功,读题是最重要的一步。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语言运用和作文等都需要我们对命题者所给出的材料有着深刻的理解。所谓读题,不是读懂题目上的每一个字,而是透过题目找到命题人的意图。仔细阅读题目,是我始终坚持的原则。除此之外,在高三那年,我还仔细研究了人手一本的考试大纲。大纲中对我们的要求就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指南。大纲中有许多我们平时容易忽略的细节。把握住了大纲,我们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沉着地应对语文考试。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