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用积极主动的态度与班级同学交往。积极主动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不能够事事等待别人来关心自己,更不能孤芳自赏。可主动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优点、缺点及特点、爱好、性格等,让他人更快了解自己,从而主动和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主动帮助同学。当别人有困难时,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他人。这样,你就会赢得友谊与快乐。
3.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班级开展的主题班会、讨论课、校内外各种活动等,不仅要积极参加,而且尽自己所能,为班级争光,这既是展示自己、把自己融进班集体的大好机会,又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能力。
(四)学会主动学习
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中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基础。
1.主动预习。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可以对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从而有重点、有目的地去听课,尤其是自学不能够弄懂的知识,更会注意老师的分析与推理,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预习时,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对课文中关键知识点、知识结构可圈可点,可作些笔记,这不但能够加深学习的印象,而且能够为以后的学习积累资料,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预习的时间和科目可根据当天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基础薄弱的学科应坚持课前预习。
2.提高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当堂掌握的知识与方法就多,学生就有可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做练习时往往能够得到一种愉快、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欲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应做到上课保持集中注意力,与老师一同思考,和老师交流,探讨问题、解决问题,适当地对一些重点内容作些简要笔记,课后再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
3.复习巩固。复习是巩固知识的良好途径。复习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整理课堂笔记,阅读教材,背诵重要内容,做练习,与老师、同学相互讨论某些问题,归纳知识体系,重点突破某个知识点等都是复习的形式。每个同学都可结合自己的实际,组织科学系统的复习。
(五)在活动中提升志趣
高一新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如兴趣广泛将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但不良的兴趣则不利于健康成长,如:重理轻文、重“主科”轻“副科”,重文化课忽视各种活动等。因此,高一新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有趣的活动,如兴趣小组、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建立合理的兴趣结构,这样学习的过程就充满着快乐与成功,并容易把兴趣发展成为志趣,最终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志趣,积极自觉和坚持不懈地去追求。
(六)掌握一些不良情绪的调节方法
1.合理宣泄
人的心灵空间是有限的,如果装满了不愉快的事情,快乐的事情就放置不了了,所以,一旦出现了消极情绪,如果过分压抑自己,只会使这种情绪的困扰日趋严重;如果适度宣泄,不快的情绪便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因此,高一新生千万不要把不良情绪闷在心里,而要及时宣泄出来。合理宣泄情感的方式很多,比如,放声大哭,高声朗读,高歌,怒吼,向亲友倾诉,打心理热线,写日记,捶打软物,运动等,当然,在选择心理宣泄的方式时,要特别注意避免这种看似表面上能暂时化解自己的烦恼,实质是严重侵害自己和他人身心健康和长远利益的不良的宣泄方式。
2.建立合理信念
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里斯于 20世纪 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也就是说,对一件事的解释即信念B是引起情绪C的直接原因,A只是引起C的间接原因。只有消除这些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才能达到消除或调节不良情绪的目的。任何事件都有两面性。如果从消极的角度看, 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 陷入心理困境,相反,若从积极的角度看,则可以发现事物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