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网发育上的差异性
- 日期:2009-07-30 09:22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北美洲河网发育的地域差异,既突出地表现于河网发育的规模上,也反映在水系的发育程度上。属北冰洋和哈得孙湾流域系统的北部,是北美最年轻的水文区,这里地质虽古老,但深受第四纪大陆冰川的影响,冰期前的水系广泛受到改造,发育历史短,高纬度严寒的气候和漫长的封冻期,基岩裸露、波状起伏的地面,分水岭接近海岸,这些因素都限制了水系的充分发育。因此,河流数目虽多,但均短促,水系紊乱,流路畸形,河道中多石滩、急流、瀑布,河湖不分,体现了水系发育的初期性。西部,在山间高原区虽有几条长河构成水系,但因地形闭塞,降水不多,河网密度很低,河谷深切,多急流和瀑布,有些河流实际为过境河。往南,气候更趋干旱,多间歇河和盐沼,形成内流区或无流区。
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山地紧逼海岸,虽是北美降水最丰富地带,但河流多独流入海,峡谷幽深,水流湍急。总的来说,西部太平洋流域系统均具山地河流性质,由于空间有限,气候干旱,新构造运动强烈,水系发育一般也处于初期阶段。阿巴拉契亚山东南面也是北美多雨区之一,河网较为稠密,但受地形和空间限制,河流一般较短,不构成大型水系。这里属古生代构造带,河流发育历史较长,中上游地段成为格状水系,因此在发育程度上较西北部太平洋沿岸水系进了一步。墨西哥湾流域系统的中部,是北美洲水系发育最完全、河网密度最大的地区,拥有以密西西比河为主体的庞大水系。这里构造上属地台,历次构造运动中变化不大,水系从第三纪以来就开始发育。
第四纪冰期时,大部分地区未直接受大陆冰川影响,冰期后,密苏里河和俄亥俄河改向注入密西西比河,反而加强了本区水系的发展。本区介于落基山和阿巴拉契亚山之间,面积辽阔,具备了发育庞大水系的空间;同时在地势上分别从东、西、北面向中部缓斜,有利于径流汇聚,成为一个良好的聚水盆地。再者,本区降水量较丰富,虽然西部大平原部分降水量较小,但有落基山冰雪融水补充。在上述地史、地形、气候诸因素共同影响下,这一水系特别是中下游已具有晚期的特征,如宽阔的河谷、微缓的比降、迂曲的水道、平稳的水流、广展的河漫滩、众多的牛轭湖等,有些河段已形成均衡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