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谷的发育
- 日期:2009-08-31 09:36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河谷是由河流作用造成的长度远远超过宽度的狭长形凹地。河流在陆地表面分布很广,特别在湿润地区更为普遍,因此河谷是最常见的地貌形态。河流可分为山地河流和平原河流。通常,较大河流的上游都属山区河流,而下游则多为平原河流。山区河流有明显的河谷形态,有些平原河流河谷形态不明显。河流的上游,谷地窄深,多急流瀑布;中、下游谷地宽展,河漫滩发育;河口段形成三角洲或三角港。河谷包括谷坡与谷底两部分。谷坡即河谷两侧的斜坡。谷坡上有时发育河流阶地。谷底通常可分为河床和河漫滩两部分。谷坡的塑造除受河流作用以外,还受风化、重力、坡面流水和沟谷流水等作用。而谷底的塑造主要受河流作用的控制。因此,河谷是以河流作用为主,并包括坡面流水和沟谷流水等长期作用的产物。在河谷发育的初期,其纵剖面的坡度较大,河流以下蚀为主,谷地深切成v形谷或峡谷。
在河谷发育过程中,河流下蚀的另一种表现就是溯源侵蚀。它一方面通过源头沟谷向分水岭推进而使河谷伸长,另一方面通过河谷纵剖面上陡坎的后退侵蚀而使河谷加深。但是河流下蚀深度并不是无止境的,它受到一个水平面的控制,这个水平面就是海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面。大多数河流都注入海洋,所以海平面就成为这些河流共同的基面,称为普遍侵蚀基面,简称基面。一些湖盆、河流汇口、河流上的坚硬岩坎和堤坝等,对某些河流或河段起着局部的、暂时的控制下蚀的作用,这些地段称为局部侵蚀基面。由于河流总有一定的弯曲,因此,在下蚀过程中必然会有旁蚀,在凹岸进行冲刷,凸岸发生堆积,这样就形成连续的河湾和交错的山嘴。由于水流前进的方向是与河岸斜交的,因此,河湾不仅向两侧扩展,而且向下游移动,终于切平交错山嘴,使谷地变宽;与此同时,谷底也发生堆积,形成河漫滩。
这时,河谷从峡谷变为宽谷。在一般相当长的时期内,如果没有地壳运动的干扰或海平面和气候的变化,河流的长期下蚀,可使河谷纵剖面坡度愈来愈小,河流由下蚀转化为以旁蚀为主。河谷发育到最后,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就达到了相对平衡状态,即达到蚀积平衡。这时,河谷纵剖面便成为一条平缓的凹形曲线,即平衡剖面。这是从宏观方面来看的。实际上,河床上有深槽和浅滩相间分布,纵剖面上的形态总是呈一系列波状起伏状的。形成平衡剖面的因素不只是流速和坡度,还有其他许多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这些因素都有调整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的作用。所以平衡剖面只是在准平衡状态范围内左右摆动着。河流平衡剖面的研究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实用意义,它有助于人们预测在改造河流过程中将会产生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