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组成物质与地貌发育
- 日期:2009-09-01 09:27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组成地表物质的岩性和地质构造,对地貌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它们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岩性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主要是岩石的抗蚀性,即抵抗风化作用和其他外力剥蚀作用的强度。抗蚀性是岩石性质的综合反映,主要决定于岩石的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透水性、可溶性和岩石的结构、产状等性质。通常胶结良好的坚硬岩石,抗蚀性强,常构成山岭和崖壁。如由石英岩、石英砂岩组成的山岭,风化、崩塌作用和流水侵蚀主要沿着节理进行,常形成山峰尖突、多悬崖陡壁的山丘地貌。抗蚀性差的岩石,如页岩、泥灰岩等,硬度不大,常形成和缓起伏的低丘、岗地。岩石的节理、片理和层理也直接影响到地貌的发育。
例如,柱状节理发育的玄武岩,因受节理的影响常形成崖壁和石柱等地貌。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体,因受机械风化和流水沿垂直节理的冲刷侵蚀,使花岗岩山体形成悬崖峭壁、群峰林立的地貌,如黄山、九华山。在片岩分布地区,受片理的影响,常形成鳞片状地貌,如秦岭山地。岩石的可溶性对地貌发育的影响更为明显。如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区,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形成典型的岩溶地貌。疏松堆积物对地貌发育的影响,应注意分析它的机械成分和化学性质,以及层理结构等特点。如陕北黄土以粉沙为主,并含有一定数量的粘粒和钙质,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陡壁可直立不坠,但在雨季易受坡面流水和沟谷流水的侵蚀切割。黄土还受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形成一些潜蚀地貌。
在分析岩性对地貌发育的影响时,必须考虑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其他地质条件。同样一种岩石,在干燥区和湿润区其抗蚀性可以有很大的差异。例如石灰岩在湿热地区深受岩溶作用的影响,但在干燥区往往可以成为抗蚀性较强的岩石。松散堆积物的表面,若有良好的植被覆盖,流水侵蚀作用微弱;植被受到破坏时,则水土流失严重,另外,同样一种岩石因受构造变形或构造破碎的程度不同,其抗蚀性也有很大的差别。岩石破裂严重的,有利于风化剥蚀。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发育也有明显的影响。不同的地质构造常反映出不同的地表形态。如褶皱构造地貌(背斜山、向斜谷、背斜谷、向斜山等);断裂构造地貌(断块山、断陷盆地、断裂谷等)。由于地貌发育与内、外营力和岩石性质、地质构造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地貌特征来分析内、外营力的性质和强度,以及岩性和地质构造。反之,也可根据岩性和构造来说明地貌的特征。
最后应当指出,人类在其生产活动中,对地表的改造和利用也在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上给地貌发育带来一定的影响。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影响地貌营力和地貌过程,使地貌发生变化;甚至改变地表原有的地貌形态和性质,塑造新的人工地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将在不断地增加。总上所述,地貌的发育是各种内力和外力在地表相互作用的过程。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增加地面的起伏;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削高填低,减少地面的起伏。因此,内力的隆起和外力的剥蚀,内力的下沉和外力的堆积,彼此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协调发展的。但是,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的时空结构层次中,各种内力和外力的组合、配合形式各不相同,因而地貌形成发育的过程、方向、规模和表现形式等也不一样。这便导致了地貌类型的多样性和地貌区域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