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点评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题目胜于全国卷
高考已结束,如何看待今年语文试卷成功与不足,从而有利于推动高考和中学教学的改革。本报《招考特刊》邀请沪上两位长期在高中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了点评——高考语文须改弦更张
如果将今年高考作文题作一比较,那么,很明显,上海卷远胜于北京卷,更胜于全国卷。北京卷去年是“规则”,今年是“转折”,不但容易被猜中,且太贴近热点,对学生束缚太大,很难展示学生的文化底蕴。全国卷则捆绑得更厉害,“感情亲疏对认知的影响”,已经将作文的思想观点限死,学生只能在这条小巷中施展拳脚,几乎无法表现自我了。学生的水平很大部分表现在思想见识方面,一旦文章思想、内容、观点都被规定死,那还剩些什么呢?我敢断言,全国卷是不会有多少好文章的!
与之相反,上海卷的“杂”就大气多了。这道题实际上是在讲“读书”,讲“做人”,讲“城市精神”,既可以谈历史,也可以谈现实,既可以谈学习,也可以谈做人和治国,既可以谈身体健康,又可以谈精神成长;题材广阔,凭君驰骋;但又必须围绕“杂”这个话题。
这道题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读书范围,文化底蕴,反映出学生的思辨能力,还可以反映出学生文字功底。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道作文题更像语文。由于它与前几年的作文题区别很大,因此又很难猜题押题,使抄文套文者无所逞其技,于是拉开了档次。我同样敢断言,今年上海卷一定能有许许多多好文章,使阅卷官的眼前一片光明——这才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出的作文题。
遗憾的是,与作文题相比,上海卷的阅读部分实在不能让人恭维。现代文阅读素来是一个难题,这是先天带来的,“出浅了”等于不出,“出难了”往往故弄玄虚,故作高深,弄不好还会无答案甚至答案错误。笔者近两个月在《招考特刊》上写了十几篇辅导短文,没有提到现代文阅读,并非偶然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因为在我看来,照现在的考法,现代文无法辅导,不必复习。这样考法,还不如不考;用功复习,不如不复习。
今年上海卷现代文阅读,撮其要,有四不足:
一、选文差高考选文应经得起分析、咀嚼、品味,即使不是经典也应有经典性,至少是耐读的好文章。这些文章虽然文字浅,内涵却要深,能考出学生的理解能力。然而今年的三篇文章,都不是大家作品,不能说是平庸之作,至少是平平的。比如一篇平常的访谈,问答还有相当的随意性,如第5问,王洛宾先生本身就是答非所问。用这样的文章去挖空心思出题,怎能不出问题!
二、失之浅如“好山万皱”句说明什么道理,只要照抄前一句即可,有如傻瓜相机;谁要深究,反而出错。第3题问“目光有压力”的内容要点,本来一看就懂,却偏要人回答是“有压力,但压力不大。”
三、问得奇第8题,问“发问的方式和特点?”学生一般不知何从下手。12题,问“简简单单的一撇的‘一’的含义?”叫学生如何回答?
四、答案怪第2题,问“罗丹敲掉优美的手说明什么?”稍有阅读能力的人,稍懂美学原理的人都知道正是为了突出整体美,让观者目光更集中,而正确的选项却是“要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人物的不同侧面。”第15题,问“符合文意的答案”,竟是“语言流畅……”。第13题“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仰慕不已”难道就是因为写了送别诗吗?这样的答案怎不叫人心惊肉跳!
至于古诗文阅读。应该说有了一点进步,其进步特别表现在同现代文一样,没有了诸如修辞、语法等知识点的考查。基本上都是对文意、词语的理解。但与现代文有一个同样的缺陷,就是选文不理想,因此,出题也发生了不少问题。第17题“矗立云间”“近青天”,要求回答“楼之高”,太简单。第18题要求从“空间”“时间”回答,是套话。第19题,一定说“倒映在酒樽”是错的,太武断。
总的说来,这阅读部分正应了某些人所说的一句俏皮话:“现代文读得懂做不出,文言文做得出读不懂。”如此考法,怎不令人扼腕。
如果将今年高考作文题作一比较,那么,很明显,上海卷远胜于北京卷,更胜于全国卷。北京卷去年是“规则”,今年是“转折”,不但容易被猜中,且太贴近热点,对学生束缚太大,很难展示学生的文化底蕴。全国卷则捆绑得更厉害,“感情亲疏对认知的影响”,已经将作文的思想观点限死,学生只能在这条小巷中施展拳脚,几乎无法表现自我了。学生的水平很大部分表现在思想见识方面,一旦文章思想、内容、观点都被规定死,那还剩些什么呢?我敢断言,全国卷是不会有多少好文章的!
与之相反,上海卷的“杂”就大气多了。这道题实际上是在讲“读书”,讲“做人”,讲“城市精神”,既可以谈历史,也可以谈现实,既可以谈学习,也可以谈做人和治国,既可以谈身体健康,又可以谈精神成长;题材广阔,凭君驰骋;但又必须围绕“杂”这个话题。
这道题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读书范围,文化底蕴,反映出学生的思辨能力,还可以反映出学生文字功底。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道作文题更像语文。由于它与前几年的作文题区别很大,因此又很难猜题押题,使抄文套文者无所逞其技,于是拉开了档次。我同样敢断言,今年上海卷一定能有许许多多好文章,使阅卷官的眼前一片光明——这才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出的作文题。
遗憾的是,与作文题相比,上海卷的阅读部分实在不能让人恭维。现代文阅读素来是一个难题,这是先天带来的,“出浅了”等于不出,“出难了”往往故弄玄虚,故作高深,弄不好还会无答案甚至答案错误。笔者近两个月在《招考特刊》上写了十几篇辅导短文,没有提到现代文阅读,并非偶然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因为在我看来,照现在的考法,现代文无法辅导,不必复习。这样考法,还不如不考;用功复习,不如不复习。
今年上海卷现代文阅读,撮其要,有四不足:
一、选文差高考选文应经得起分析、咀嚼、品味,即使不是经典也应有经典性,至少是耐读的好文章。这些文章虽然文字浅,内涵却要深,能考出学生的理解能力。然而今年的三篇文章,都不是大家作品,不能说是平庸之作,至少是平平的。比如一篇平常的访谈,问答还有相当的随意性,如第5问,王洛宾先生本身就是答非所问。用这样的文章去挖空心思出题,怎能不出问题!
二、失之浅如“好山万皱”句说明什么道理,只要照抄前一句即可,有如傻瓜相机;谁要深究,反而出错。第3题问“目光有压力”的内容要点,本来一看就懂,却偏要人回答是“有压力,但压力不大。”
三、问得奇第8题,问“发问的方式和特点?”学生一般不知何从下手。12题,问“简简单单的一撇的‘一’的含义?”叫学生如何回答?
四、答案怪第2题,问“罗丹敲掉优美的手说明什么?”稍有阅读能力的人,稍懂美学原理的人都知道正是为了突出整体美,让观者目光更集中,而正确的选项却是“要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人物的不同侧面。”第15题,问“符合文意的答案”,竟是“语言流畅……”。第13题“百代之下,依然令我仰慕不已”难道就是因为写了送别诗吗?这样的答案怎不叫人心惊肉跳!
至于古诗文阅读。应该说有了一点进步,其进步特别表现在同现代文一样,没有了诸如修辞、语法等知识点的考查。基本上都是对文意、词语的理解。但与现代文有一个同样的缺陷,就是选文不理想,因此,出题也发生了不少问题。第17题“矗立云间”“近青天”,要求回答“楼之高”,太简单。第18题要求从“空间”“时间”回答,是套话。第19题,一定说“倒映在酒樽”是错的,太武断。
总的说来,这阅读部分正应了某些人所说的一句俏皮话:“现代文读得懂做不出,文言文做得出读不懂。”如此考法,怎不令人扼腕。
教师点评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题目胜于全国卷一文由作文大全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作文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作文大全友情提示:请不要直接抄作文用来交作业。你可以学习、借鉴、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
和教师点评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题目胜于全国卷相关的作文:
- 历届高考作文题目2013-08-03
- 2002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心灵的2013-03-27
- 2002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以“规则2013-03-27
- 2002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面对大2013-02-24
- 剖析高考作文题目:未成年人不能承受2013-01-26
- 北京高考语文阅卷结束 高考作文出彩2013-01-14
- 今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满分作文超过202012-11-22
- 高考语文作文揭晓考生作文漫话“杂”2012-10-26
- 2003年高考广东卷语文作文题目:《感2012-10-26
- 高考语文作文出炉 沪上专家点评杂谈2012-10-26
- 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评析2012-10-24
- 2003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目2012-10-22
- 200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试卷分析2012-10-20
- 从今年高考作文题目看高考作文改革走2012-10-20
- 忘忧草--2004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作文2012-09-14
- 名师谈高考北京卷作文题目喜与忧2012-07-22
- 上一篇:能否“公示”高考满分作文
- 下一篇:南昌一名女考生作文《公则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