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校长的思维方式(2)
三、校长思维方式的特征 现代校长思维方式应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征:(1)思维时间的预测性。教育是未来的事业,今天的教育是为明天培养有用的人才,要克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不能仅仅盯住某些指标(如升学率、竞赛获奖人数等)而忽视长远的办学目标。现代校长要有战略思维,应因地制宜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应牢记八个字,即"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具体可采用SWOT分析法,一方面要分析学校的内部情况,有哪些办学优势和特色,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另一方面要分析学校的外部环境,有没有发展机会如学校布局调整、人事制度改革等,有没有受到威胁如办学主体多元化等。(2)思维空间的开放性。现代校长一方面要树立大教育观,把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社会教育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可借鉴其他行业尤其是企业界的管理思想,如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对当今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要转变传统观念,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同时还是消费者,要强化服务意识,最大程度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3)思维方法的系统性。要把教育问题作为一个系统来思考,像中小学学生减负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责任并不仅仅在于教师、学校和家长,是由于我们所处系统中的结构所造成的,而不是由于外部的力量或个人的错误。结构影响行为。此问题的高杠杆解一是教育资源的稀缺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供不应求,二是学生的学习(或考试)成绩与日后的福利发配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4)思维结构的层次性。校长负责制并不意味校长就得事事过问样样管,校长不能陷入繁杂的具体事务当中去,不能"不务正业",要学会授权。学校组织结构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领导层、管理层和操作执行层,校长不能去干管理层更不能去干操作执行层的事。校长要干校长的事,一个劳动模范式的管理者决不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那么,校长应该干那些事呢?校长主要应做以下几方面的事:规划发展、培养干部、建立制度、科学决策、协调关系、开发资源。其中,校长最重要的角色应是学校制度的建立者和学校文化的领导者。制度决定一切。制度可以使学校工作从无序走向有序,一切遵章办事。制度远远比行政干预和说教来得有效,坏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做坏事,而好的制度可以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制定制度时要做到:切合实际、具体明确,使员工明白为什么必须这样做,还要明白不这样做又会怎样。校长不仅是制度的制定者,更应是制度的模范执行者。如果说管是制度,那么理就是文化。管理管理,先管后理,因为管不了,才去理,而理就是文化。校长还要成为学校文化的领导者。学校文化就是学校中大多数人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是学校风范和学校精神。如果说制度是对员工的外在约束,文化则是对员工的内在约束,其力量与作用往往要大于具有强制性的制度,其制约范围也要大于制度本身。未来学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学校文化的竞争,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学校文化不是搞给外人看的,而是重在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建设学校文化的过程,就是学校发现自身问题、解决自身问题的过程。校长要做学校文化的"传教士",要经常向员工灌输学校文化,使员工认同学校文化,以发挥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的保证和推动作用。 四、校长思维方式的转变 现代思维方式并不排斥传统思维方式,而是对其加以扬弃、整合和优化;现代思维方式也不是以华夏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取代西方文化,而是东方文化交流、互补,走向融合。因此,校长思维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经验思维向科学思维的升华。传统思维方式是一种经验思维,校长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决策,所谓三拍(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领导是也。科学思维用于决策和管理,特别注重科学的知识(如决策学、管理学知识)、科学的手段(如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程序(如决策程序:提出问题、确定目标、科学预测、拟定方案、方案评价、选定方案、检验决策、实施决策)。(2)单向思维向全方位思维的拓展。要求校长多方位、多视角、多元素、多层次的进行考察、探索和思考,分散思维与收敛思维互补、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交叉、精确思维与模糊思维并重,力求把握事物的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3)常规思维向超常思维的飞跃。超常思维就是要超越习以为常的思维、方法等。校长要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勇于否定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创新,超前决策、独出心裁、敢为天下先。学校工作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填补空白,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突破难点,做别人做不好的事;打破常规,不做别人经常做的事。(4)直觉思维向理性思维的渗透。张忠谋曾说
现代校长的思维方式(2)一文由作文大全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作文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作文大全友情提示:请不要直接抄作文用来交作业。你可以学习、借鉴、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
和现代校长的思维方式(2)相关的作文:
- 上一篇:立足于交流 着意于表达
- 下一篇:浅谈写作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