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高考失分作文分析:虚情假意 胡编乱造
2005高考失分作文分析:虚情假意 胡编乱造
文贵情真,高考作文也不例外。遗憾的是,一些考生完全背离这一作文原则,胡编乱造,内容虚假,骗取同情,以致让阅卷老师望而生厌。为了“生存”,为了高考的分数,我们考生“别无选择”地听任应试教育的蹂躏与宰割,我们有的老师便“教唆”着自己的学生“如何迎合阅卷老师的心理”,教学生“抄它个天翻地覆,抄它个天衣无缝,抄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抄到别人或忍俊不禁或拍案而起或声泪俱下的境界”,如果说这也是一种“成功”,也只能是一种虚假甚至是虚伪的成功。应当看到,这种高考作文“成功”越是明显,我们,包括教师与学生以及作文教学本身,失掉的东西就越多。因为这样做,只会越来越背离素质教育的宗旨,越来越有悖于不该把教师排除在外的人的发展。
再如2003年高考江苏一考生的作文题为《心灵的称杆》,文章说他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丢了,他开始怀疑与自己有过冲突的同学小张,后来公安局给他送来了,是一社会青年偷的;后来他的进口照相机又丢了,怀疑……很显然,这位考生杜撰了自己的生活,真是“命运多舛”,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从而影响了他的作文得分,为28分。
在我们看来,作文中造假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有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在于教师及学生并未真正懂得作文,更在于有些老师的“教唆”。有人说得好:“我不愿做吐丝自缚的春蚕,不愿做迎风流泪的红烛,不愿燃烧与毁灭接踵,不愿奉献与贫寒相连,不愿牺牲与辛酸携手,不愿奋斗与埋没相伴。”
2005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有位学生写的题目是《红烛》,内容是这样的:就读于某重点大学师范系,父亲又在市里身居要职的一位女大学生,毕业那天,她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到一个小山村去做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这样的材料是可以写的,但已缺少新意。而这位考生后面所写更是人为地拔高人物形象,他写道:有几个孩子的家长认为读书没有用,还不如到城里去打工,还能给家里省不少钱,她得知后,只说了一句话,一句出人意料的话:“这些孩子的学费以后由我承担。”……从那以后,村民都叫她“菩萨”。直到有一天,在课堂上,她突然昏倒在地。她的父母和男友都赶来了,劝她早日离开这个鬼地方。回到城里,而她躺在病床上,却又出人意料的宣布:“我知道你们都很爱我,但我不能放弃我人生的目标呀……对不起……”这里所写给人一种架空不真实之感。最后他又说:她,依然带着重病讲课,一直到她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好像只有为教育事业献出生命,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会博得人们的同情。
因此,高考作文感情要真挚。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要“无病呻吟”,不要“矫揉造作”,更不要“假大空”;二是,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是非观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2005高考失分作文分析:虚情假意 胡编乱造一文由作文大全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作文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作文大全友情提示:请不要直接抄作文用来交作业。你可以学习、借鉴、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
和2005高考失分作文分析:虚情假意 胡编乱造相关的作文:
- 2005年高考高分考生谈成功的三个“关2014-02-14
- 2005年高考作文指导12014-02-06
- 2005年高考作文指导22014-02-06
- 2005年高考作文指导32014-02-06
- 高考话题作文热身训练题写作点拨2014-02-06
- 2005年高考作文指导42014-01-29
- 高考作文复习全程训练22014-01-29
- 高考作文复习全程训练32014-01-29
- 高考话题作文备考摭谈2014-01-18
- 高考作文高效指导揭秘之:确定文体2014-01-08
- 专家支招:锁定2005年高考作文60分-12013-12-26
- 专家支招:锁定2005年高考作文60分-22013-12-26
- 专家支招:锁定2005年高考作文60分-42013-12-26
- 高考考场如何作文2013-12-26
- 解析高考大纲变化2013-12-14
- 2004年高考重庆广东卷作文题目2013-12-14
- 2004年高考福建卷作文题目2013-12-14
- 2004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目2013-11-30
- 2004年高考辽宁卷作文题目2013-11-30
- 2004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目2013-11-24
- 2004年高考全国卷Ⅳ作文题目2013-11-24
- 2004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目2013-11-24
- 2004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目2013-11-05
- 2004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题目201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