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室之后』读后感
2005-1-14 「暗室之后」出版以后,蒙神赐恩,不胫而走,各国译文,已十余种;中文译本,现已五版;英文原本,则由慕迪出版社出版。此书所以风行全球,据大布道家葛培理氏推荐此书时说,乃是因为『上帝的灵藉着此书说话。』而据本书著者亲口对余面称,则谓『此书乃是圣灵亲自的作品』。故其感力之深:自是不同凡响。余在七年以前,曾读此书;今夏访问蔡姊妹之后,特再重读;温故知新,感悟益深;爰撰此文,以饷国人。
蔡女士出身名门望族,她的父亲,曾任江苏的封疆大臣,煊赫一时。但这并非依靠上祖的余荫,因为他的祖父游宦广东,很早即殁于任所;据其父自述,自幼伶仃孤苦,努力挣扎,读书则请不起先生,买不起书籍;要经过严暑烈日,风雨霜雪,往数里外向亲友借书。白天须劳力做工,糊口养家,只有在晚上疲乏的时候,在微弱暗淡的小油灯旁,埋头苦读,并且因为书是向人借来的,还要赶着抄写;天寒手冻,执笔为艰;夜深饥饿,就从饭篮里抓些冷饭充饥。(见原书第一章) 如此发奋苦学,始得脱颖而出,飞黄腾达,成为一时的权贵。他们南京的住宅,乃是仿照北京的颐和园造的;他们的厨房,有十五个厨师,另外还有一位总办。蔡氏兄弟姊妹,自幼各人有两个仆从,终日随侍看顾;正是养尊处优,享尽荣华富贵的福乐。但是一个家庭,苟不敬畏上帝,信奉基督,一切荣华富贵,仅是镜花水月,不能永保真正的平安喜乐。而正相反的,“贪财是万恶之根”(提前六10) 蔡家的荣华富贵,只是养成了他们子孙的骄奢淫逸,制造了家庭的烦恼愁苦。这些惨痛的经验,使蔡女士深深体会到虚浮的荣华,乃是痛苦的根源。她的姐姐,都是嫁给有财有势的名门望族,却都常常带着眼泪回家;她的三哥,虽娶了满清名臣李鸿章的孙女为妻室,竟作了最凶恶的流氓和盗匪!(见第五章)蔡女士亦终日闷闷不乐,没有平安;无论其父母如何宠爱,教她看戏打牌,甚至饮酒作乐,都不能使她得到安慰。(第六章)因此常怀厌世之心,并想出家修行,到邻近庵里,去作尼姑。(第五章)。
但是,蔡女士皈依基督之后,生命便有奇妙的改变。以往的荣华,转眼成空,且变愁苦;而她在主的里面,却能从患难中得到平安,从苦痛中得到快乐。当她最初皈主之时,她的母亲,放声人哭;她的兄姐,则冷嘲热骂,无端奚落,百般侮辱。她虽备受逼迫,却能逆来顺受,不加争辩;只是藏在主内,一心祈祷,非但毫无烦怨恨,而且充满喜乐平安。于是主在异象中向她显现,使她看到头戴荆棘冠冕,手有钉痕,为我们的罪孽,代死十字架的救主(第七章);使她效法基督,跟随祂的脚踪,甘心乐意,忍受苦难,为主见证。(参看彼前二18-24) 后来她果然患了一种诸医束手,百药罔效的奇病,陷在严重的试炼痛苦之中。(第十五章) 继以中日之战,流亡上海;她的谊母李曼女士,又被囚在日本人的集中营,她只身住在上海黄家沙花园一间旧屋的阁楼上,身边既无亲人,又无仆役,饮食起居,无人照料,常常吃些饼干咸菜;而且转辗床褥,不能稍见天日,不能自由行动;她只得学习在地上爬动。(第二十章) 此种狼狈凄惨的情况,倘使和以往在南京住在颐和园式的高贵的府第之内,仆从随侍,养尊处优的生活,互相对比,照常人之情,当不禁唏嘘叹息,有不堪回首之感;但她却学会了一个秘诀,无论在甚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而且靠主大大的喜乐。(腓四10-12) 主亦常在她祷告中,安慰她说:藏在我里面,我带你过去(第二十章;参看诗篇廿三4)。
自一九三0年起,蔡女士一直是在病痛黑暗中度日。当病发之初,房屋转动,好像天翻地覆,日光刺目,烈如利刃;周身火烧,虽在严冬,热如炎暑;指裂见骨,痛入心脏。据中外专家诊断的结果,认为三天之内,必定要死;家人亲友,都为她准备棺木,和一切后事,只有她的谊母李曼女士,一心祈祷,没有绝望。(第十五章) 此时主又让她看到一个异象,有一顶美丽的冠冕,向天堂上升;又听到悦耳的歌声,她以为这必是欢迎她归回天家。但是主在一个声音里晓谕她说:不是,不是欢迎,乃是训练!(同上) 所以,蔡女士不但过了「三天」的寿延,而且已经过了三十多年;她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于此可见,我们的生命,并不是在医生手里,完全乃由上帝掌管,而苦难临到我们,亦有主的美意。蔡女士的奇病,乃是主对她的殊恩,要藉此训练她的灵性,要大大的重用她,为祂作美好有力的见证。一般亲友,不明此理,不认识神的意念高过我们的意念,神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以赛亚五十五8-9),常常以同情的态度去慰问她,以为她在暗室中非常孤单痛苦;但是蔡女士总是告诉他们她并不孤单,说:主是我永久的伴侣,真正的恩友;我是暗室之后,祂是我光明之主。(十五章) 她深切相信,而且的确看见,在黑云之上,仍有日光照耀。(十九章) 神的光,从未离开她,而且时常照耀她,引导她。当她离开上海之先,主曾确确切切给她指示,曾在三个晚上明明白白的继续对她说:女儿,你的忠贞救了你,到平安之地去吧!(廿二章) 更奇妙的,神引导蔡女士去的地方,其地名乃为宾州的「乐园」(或称「天堂」),真是名符其实,不可思议!
蔡女士出身名门望族,她的父亲,曾任江苏的封疆大臣,煊赫一时。但这并非依靠上祖的余荫,因为他的祖父游宦广东,很早即殁于任所;据其父自述,自幼伶仃孤苦,努力挣扎,读书则请不起先生,买不起书籍;要经过严暑烈日,风雨霜雪,往数里外向亲友借书。白天须劳力做工,糊口养家,只有在晚上疲乏的时候,在微弱暗淡的小油灯旁,埋头苦读,并且因为书是向人借来的,还要赶着抄写;天寒手冻,执笔为艰;夜深饥饿,就从饭篮里抓些冷饭充饥。(见原书第一章) 如此发奋苦学,始得脱颖而出,飞黄腾达,成为一时的权贵。他们南京的住宅,乃是仿照北京的颐和园造的;他们的厨房,有十五个厨师,另外还有一位总办。蔡氏兄弟姊妹,自幼各人有两个仆从,终日随侍看顾;正是养尊处优,享尽荣华富贵的福乐。但是一个家庭,苟不敬畏上帝,信奉基督,一切荣华富贵,仅是镜花水月,不能永保真正的平安喜乐。而正相反的,“贪财是万恶之根”(提前六10) 蔡家的荣华富贵,只是养成了他们子孙的骄奢淫逸,制造了家庭的烦恼愁苦。这些惨痛的经验,使蔡女士深深体会到虚浮的荣华,乃是痛苦的根源。她的姐姐,都是嫁给有财有势的名门望族,却都常常带着眼泪回家;她的三哥,虽娶了满清名臣李鸿章的孙女为妻室,竟作了最凶恶的流氓和盗匪!(见第五章)蔡女士亦终日闷闷不乐,没有平安;无论其父母如何宠爱,教她看戏打牌,甚至饮酒作乐,都不能使她得到安慰。(第六章)因此常怀厌世之心,并想出家修行,到邻近庵里,去作尼姑。(第五章)。
但是,蔡女士皈依基督之后,生命便有奇妙的改变。以往的荣华,转眼成空,且变愁苦;而她在主的里面,却能从患难中得到平安,从苦痛中得到快乐。当她最初皈主之时,她的母亲,放声人哭;她的兄姐,则冷嘲热骂,无端奚落,百般侮辱。她虽备受逼迫,却能逆来顺受,不加争辩;只是藏在主内,一心祈祷,非但毫无烦怨恨,而且充满喜乐平安。于是主在异象中向她显现,使她看到头戴荆棘冠冕,手有钉痕,为我们的罪孽,代死十字架的救主(第七章);使她效法基督,跟随祂的脚踪,甘心乐意,忍受苦难,为主见证。(参看彼前二18-24) 后来她果然患了一种诸医束手,百药罔效的奇病,陷在严重的试炼痛苦之中。(第十五章) 继以中日之战,流亡上海;她的谊母李曼女士,又被囚在日本人的集中营,她只身住在上海黄家沙花园一间旧屋的阁楼上,身边既无亲人,又无仆役,饮食起居,无人照料,常常吃些饼干咸菜;而且转辗床褥,不能稍见天日,不能自由行动;她只得学习在地上爬动。(第二十章) 此种狼狈凄惨的情况,倘使和以往在南京住在颐和园式的高贵的府第之内,仆从随侍,养尊处优的生活,互相对比,照常人之情,当不禁唏嘘叹息,有不堪回首之感;但她却学会了一个秘诀,无论在甚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而且靠主大大的喜乐。(腓四10-12) 主亦常在她祷告中,安慰她说:藏在我里面,我带你过去(第二十章;参看诗篇廿三4)。
自一九三0年起,蔡女士一直是在病痛黑暗中度日。当病发之初,房屋转动,好像天翻地覆,日光刺目,烈如利刃;周身火烧,虽在严冬,热如炎暑;指裂见骨,痛入心脏。据中外专家诊断的结果,认为三天之内,必定要死;家人亲友,都为她准备棺木,和一切后事,只有她的谊母李曼女士,一心祈祷,没有绝望。(第十五章) 此时主又让她看到一个异象,有一顶美丽的冠冕,向天堂上升;又听到悦耳的歌声,她以为这必是欢迎她归回天家。但是主在一个声音里晓谕她说:不是,不是欢迎,乃是训练!(同上) 所以,蔡女士不但过了「三天」的寿延,而且已经过了三十多年;她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于此可见,我们的生命,并不是在医生手里,完全乃由上帝掌管,而苦难临到我们,亦有主的美意。蔡女士的奇病,乃是主对她的殊恩,要藉此训练她的灵性,要大大的重用她,为祂作美好有力的见证。一般亲友,不明此理,不认识神的意念高过我们的意念,神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以赛亚五十五8-9),常常以同情的态度去慰问她,以为她在暗室中非常孤单痛苦;但是蔡女士总是告诉他们她并不孤单,说:主是我永久的伴侣,真正的恩友;我是暗室之后,祂是我光明之主。(十五章) 她深切相信,而且的确看见,在黑云之上,仍有日光照耀。(十九章) 神的光,从未离开她,而且时常照耀她,引导她。当她离开上海之先,主曾确确切切给她指示,曾在三个晚上明明白白的继续对她说:女儿,你的忠贞救了你,到平安之地去吧!(廿二章) 更奇妙的,神引导蔡女士去的地方,其地名乃为宾州的「乐园」(或称「天堂」),真是名符其实,不可思议!
『暗室之后』读后感一文由作文大全免费提供,本站为公益性网站,此作文为网上收集或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作文大全友情提示:请不要直接抄作文用来交作业。你可以学习、借鉴、期待你写出更好的作文。
和『暗室之后』读后感相关的作文:
- 感受人性美——《小妇人》读后感2012-11-23
- 马克·吐温小说《王子与贫儿》读后感2012-11-22
-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2012-11-22
- 创造浓情世界——《羊脂球》读后感2012-11-20
- 《赏识你的孩子》读后感2012-11-17
- 红岩读后感2012-11-17
- 女人的尊严与爱-简爱读后感2012-11-14
- 简爱读后感2012-11-14
- 红楼梦读后感之娶妻当娶王熙凤2012-11-12
- 红楼梦读后感之笑侃宝玉2012-11-12
- 红楼梦读后感之由湘云说红楼2012-11-12
- 红楼梦读后感之宝钗的悲剧2012-11-12
- 红楼梦读后感之看红楼,含笑的悲剧2012-11-09
- 红楼梦读后感之反弹琵琶晴雯篇2012-11-09
-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2012-11-09
- 细节决定成败读后感2012-11-07
- 希望在人间——《基督山伯爵》读后感2012-11-07
- 《匆匆》读后感2012-11-02
-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012-10-30
- 《双城记》读后感2012-10-30
- 天使的翅膀——《布拉格的鸟》读后感2012-10-26
- 《堂吉诃德》读后感2012-10-24
-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2012-10-24
- 此恨绵绵无绝期——《呼啸山庄》读后2012-10-22
- 上一篇:《爱情心理学》读后感
- 下一篇:马伶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