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随着女儿的慢慢长大,柳女士和丈夫之间逐渐产生了分歧。
今年9月,蓉蓉上了小学。一天,她回到家里突然说:“妈妈,老师说我们以后要经常考试。我要是考得好了,妈妈是不是要给我奖励呢?”柳女士说:“你考得好是应该的啊,为什么还要奖励呢?”女儿说:“我做得好就应该表扬嘛!”刘女士知道随着女儿长大,个性也会越来越强,而且女儿要的奖励无非是些喜欢的书和小贴纸一类的东西,买给她也很正常,于是就答应了。
不久,蓉蓉在一次考试中考得很好,柳女士就带着女儿去书店买了不少她喜欢的小东西。可丈夫得知妻子因为孩子一次考试成绩好就买了这么多东西,很不高兴。他说:“读书用功是应该的,你这样只会把女儿惯坏了。”
过了几天,女儿又提出以后最好能用现金奖励她。“买书奖励还不够吗?再说,妈妈不是给你储钱罐和硬币了吗?”可女儿说硬币太少,希望能多攒一点钱,存起来今后买东西。柳女士知道女儿拿了钱也不会乱花,而且就算是要钱,十块二十块也就行了,况且女儿养成攒钱的习惯未必不是好事,也就答应下来。可这和丈夫的观点又恰恰相反。“这么小的孩子,考得好就用现金奖励?我看你这样溺爱孩子肯定会适得其反的。”丈夫说。
女儿的画中竟然没有父亲
平时丈夫对小孩子非常严格,遇到女儿做得不对,就会严厉地批评她,再告诉她如何改正。而柳女士却恰恰相反,她知道丈夫严格也是为了孩子好,但她觉得孩子毕竟是孩子,对女儿要温柔一点,讲究一点方法。
长此以往,女儿对刘女士越来越依恋,而对严厉的父亲则愈发逃避。前两天,“神七”飞天,女儿蓉蓉画了一幅画表达快乐的心情。画中小蓉蓉和妈妈乘坐“神七”遨游太空,之后又去世界之窗游玩,不亦乐乎……
“你的画里面怎么只有妈妈和你,爸爸在哪里啊?”父亲看到女儿的画中竟没有自己,对女儿说到:“有爸爸、有妈妈、有蓉蓉的三口之家才完整的。”女儿这才把父亲加在了画里,安排成“神七”的飞行员。
丈夫把自己和女儿的疏远归罪于柳女士对孩子的“容忍政策”。而柳女士自己也知道,女儿只和自己亲近肯定不是好事,但她对丈夫对待女儿的教育方法也不太认同。
“我们都是为了女儿好,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分歧呢?到底又该听谁的?”刘女士有点想不通。
专家建议:积极沟通共创和谐家庭
除了柳女士和丈夫的教育方法不同之外,这个个案中还有个重要的现象,当两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时,没有积极沟通,找出解决的方案,这更会影响夫妻感情。而在不和谐家庭成长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性格上的缺陷。
“积极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还要掌握有效的技巧。”袁郡建议柳女士可尝试以下方法与丈夫解决问题:
和丈夫的沟通上,夫妻双方保持心平气和的沟通心态,保持好奇心,探索对方的家庭文化及成长经历中,有什么造成了各自的价值观,同时欣赏对方优秀的部分;然后双方共同学习新的亲子教育理念,比如读一本好的亲子书,或者报读好的亲子课程;最后根据孩子的特点,共同制定亲子教育方案,达成共识,并始终对待孩子的态度保持一致。
在柳女士、丈夫和女儿的三人沟通上,首先,父母要与孩子共同讨论和制定学习计划和奖励方案,奖励方案事先达成共识,而不是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充分尊重孩子自主权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界限;其次,要主动了解孩子需求背后的动机,而并非单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给她充分的爱、尊重与自由,同时让孩子了解父母未必会满足她所有的需求;而当孩子未达到奖励目标时,也鼓励孩子在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肯定孩子已经取得的成绩;另外,可以尝试与孩子共同完成一件工作,或者是一同旅游,在这个过程中放下所有的判断,享受过程,欣赏彼此的优点,修复目前的父女关系。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