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进入初中后,我改变了教育方法(2)
- 日期:2012-10-15 10:35
- 来源: 学习方法
- 浏览: 次
- 字体:[大 中 小]
我尤其要说的是,我刚开始的时候犯了跟很多家长一样的通病,就只跟老师交流孩子的学习成绩,后来熟悉了才知道还应该注重孩子其它的方面。初中阶段更重要是是洞察孩子的心态变化,老师在学校跟孩子接触的时间比较长,更容易了解孩子的状态,如果能及时沟通,就可以商量出好的对策,改变孩子不积极的状态,携起手来帮助孩子形成好的学习状态。
同时,我还注意跟女儿的同学家长沟通,我们因为孩子是好朋友而变成好朋友,经常约着一起聚会、逛街。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一来我可以从其他家长那里学到更多的教育方法,二来,我也可以通过女儿的同学得知一些孩子心理真正的想法。
从母亲的圣坛上走下来,成为孩子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
也许很多家长都已经习惯了为孩子里里外外操持,但是孩子却并不领情。原因是,你只做了一个妈妈出于母性应该做的,而没有做到一个妈妈出于理性应该做的。孩子进入初中以后,从心理上感觉自己长大了,不再嚷嚷着要过儿童节了,不再对你言听计从了,这就是所谓的青春叛逆期。这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
孩子进入初中,已经不需要"保姆"式的父母了。同时,一味呵护或训斥的教育方式也失去了效力。孩子在初中以后,不像小时候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父母教育子女需要讲出道理,举出事例。而且语言的作用永远没有行为更有说服力。也就是说,小学时父母会采用直接的棍棒或糖衣教育,但到了初中孩子对间接教育更容易接受。
这对我来说难度比较大。我脾气很急,但是为了女儿,还是决定尝试一下。当我们因为某个问题出现矛盾的时候,我总是会找一个合适的时间,跟女儿坐在一起,一起把问题分析透彻,让女儿自己来认识到问题的所在,自己得出解决办法。经过了几次这样的长谈,我发现,女儿真的长大了,可以独立地解决问题了;同时,女儿也会发现,妈妈说的话还是有道理的,让她少走了很多弯路。
于是呢,最终结果是:我们家几乎每周都会有那么一两次"长谈会",女儿会把她在学校的高兴事儿跟我们分享,也会就头疼事儿跟我们讨建议。就这样,代沟被扼杀在摇篮里了。
了解初中阶段以及中考的所有信息,成为孩子的军师
上个好初中不是最终目的,相信所有的家长都有这样共同的心态。上了好初中,也许是为了上它的好高中,也许是为了积蓄力量,将来上个更好点的高中。孩子进入了某个初中,她对于学校的了解的感性的、是孩子角度的。但是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做出一些大方向上的规划来。
首先,我会在孩子之前先了解学校的各项制度,不能仅仅听信孩子从学校带回来的那些表面的看法。如果进入初中是为了直升高中部的话,就要及早的了解学校的相关制度,为孩子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各个重点中学不同,他们从初中部选拔学生的方式也不同。所以一定要第一时间弄清楚学校的条件,比如是按照三年成绩排名提前签约?还是通过一次考试签约前多少名?或者要参加哪些竞赛获奖?还有英语实验班和数学实验班直升上是否存在名额、条件的不同?等等。把这些弄清楚了,及早准备,到了该准备什么比赛、哪些考试的时候就按部就班地去帮助孩子实现目标。
其次,如果是为了让孩子中考出类拔萃的家长,还要及早的了解近年来的中考形势,这些是要从上初一的最开始就要准备的。一定要帮孩子确定自己的目标高中。然后关于这个高中的所有信息及时关注。
在这里我推荐大家经常去中考网论坛看看,那里有不少家长,其中说不定还有你孩子的同学或者师兄、师姐的家长,他们作为过来人会提供给你很多参考意见,让你少走不少弯路。更重要的是,作为家长,你可以做到比孩子更了解他的学校,在孩子中考志愿选择上,能够通过从网上看来的信息做一些横向的比较,作出理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