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考和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许多同学都曾出现过这样的问题——跑题或偏题。尽管在平时的作文中,老师经常对此作专门的训练,并时时把“不要跑题”挂在嘴边,但许多同学在作文的关键时刻还是会犯这样的错误。下面,笔者就从审题的心理角度,剖析一下审题失误的原因,看看同学们到底是怎样一步步把作文题想偏的,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以下面这道作文题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山里住着一位樵夫,有一天,他到城里去卖柴,回家时,却发现自己的房子起火了。邻居们都来救火,但是因为风势过大,一群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火焰吞噬了整栋房屋。
大火终于燃尽的时候,只见樵夫拿了一根棍子,跑进倒塌的屋里不断地翻找。过了半晌,樵夫兴奋地叫起来:“我找到了!我找到了!”邻居发现,樵夫手里捧着的是一把砍柴的斧头。
请你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但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文题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审题的第一步是审材料。这种作文形式的特点决定了材料中必然蕴涵着文章的写作方向,同学们只有把握这个方向,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
分析可知,这则作文材料的核心是“斧头”,而材料中的主人公恰恰又是一位樵夫。众所周知,斧头是樵夫的必备工具,是樵夫赖以生存的根本,对樵夫来说斧头是最重要的东西。可见,斧头和樵夫的关系应该是本文写作的思考重点。因此,分析这则材料正应了一个哲学观点,即抓主要矛盾。由这个出发点分析得出的文章立意才是符合本题的正确观点,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眼前的挫折是次要的,只要最根本的东西还在,就有东山再起的时候”,“勤劳的双手,是发展的根本”,“金钱再多也有用光的时候,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等等,只要找准主要矛盾,选择正确的切入点作文就不是难事了。
然而,面对这则材料,同学们的想法却五花八门,有的甚至很离谱。
学生A:材料中的樵夫,房子被大火烧了,却没有悲伤,没有灰心,找到了斧头还很高兴。我就由此想到,人应该像樵夫一样,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进而以此立意。
心理剖析: 这个学生失误在只看到现象,没看到本质。樵夫确实没有悲观,而是对未来充满信心,但这个意思只是表象。该生应该顺着这个意思进一步去发掘本质——樵夫为什么高兴?是因为,对一个樵夫来说其赖以生存的东西还在,这就意味着希望还在。
应对策略: 分析问题不要浅尝辄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学生B:材料中樵夫找到斧头很高兴,我想他高兴一定是因为自己以后又可以砍柴了。我又想,他这样一个劲儿地砍柴,迟早要把山上的树砍光,结合现在很流行的环保话题,写写保护环境不就是平时老师强调的“有现实意义”吗?又想到自己的作文水平不高,就想搞点创新,于是我就写了《不要乱砍滥伐》这篇文章。
心理剖析: 这个学生为了得高分而做了作文的奴隶,但他信马由缰的思维只能与自己的意愿背道而驰。他本来已经看到了樵夫找到斧头,就有了从头再来的机会这一点,可为了与众不同,他“勇敢”地冲出了材料的中心意思,离奇地延伸出了环保话题,真是画蛇添足。
应对策略: 作文可超出一般,创新思维,但前提是在作文要求的范围之内,而不能脱离作文材料的轨道,要摒弃为了创新而创新的错误观念。
学生C:樵夫的房子没了,但他还有斧头,对于一个以打柴为生的樵夫来说,斧头就是他的生命,是他的一切。有了斧头,他还可以重建家园,这是他不幸中的万幸。由此我想到了“福祸相生”,又进一步联想到了“得与失”这个话题。于是我就确定了“不要计较得失,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这个主题。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