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老苗和小苗是一对父子。老苗墩实、沉稳;小苗温顺、聪慧。老苗就像一位精于栽培的花匠。2005年,他花了一年半时间,对近10所公办、民办初中进行调研,最终为小苗选定了一所公办初中。2008年小苗初中毕业,顺利获得保送生资格。老苗再次面对一道选择题:究竟该替小苗选哪所重点高中?以下老苗将解剖自己择校的独到感悟,为今年有需要的家长提点建议和想法。
老苗择校第一条——“不要听风就是雨”
他说要跟家长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听风就是雨”。
“不要听风就是雨,(家长)要自己去做调查、找答案,找合适自己孩子的学校。”老苗坚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我在这之前也听到过一些传闻,××学校是‘地狱’,××学校是‘天堂’,我当时也很受这个传闻影响,一心想把儿子送去‘天堂’学校读。”但是,老苗头脑冷静下来,仍旧决定采用3年前的方法:每所学校都要去实地考察。
“我一是看上学路线,二是看学校作业量。”老苗需要广泛搜集信息,他仔细询问了三类人,一是毕业生——毕业回过头去看母校,就清晰、客观多了;二是在校生——身在学校,参考性强,经验新鲜;三是问旁人——其他学校的学生,各种答案互相对比,才能真正看出问题的关键。
亲自调查数日之后,老苗得出结论:“原来8所省一级重点高中都不轻松,但也无所谓‘地狱’、‘天堂’,都是‘人间’”。
前情回顾:2005年6月某一天,老苗在学校放学后到学生中去做“民意调查”,每个年级都选几个“样本”,两个关键问题是:“你觉得这个学校好不好”、“作业多不多”。他还向学生要了几本作业本来看,发现题目重复的很多。
老苗说:“重复操练的确可以出成绩,但只适合中考,对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没什么好处。”最后,他放弃了那所“传说中师资力量很强”的学校。
老苗择校第二条——“不适合孩子的,一定要放弃”
老苗说,他对小苗的性格、喜好都非常了解,所以他择校时绝对不考虑违背孩子性格发展的学校。“就像一个好花匠,要懂选苗、要会培土”。
“很多家长挑选学校是为了孩子将来能够考上一所好大学,我认为这个观念一定要纠正。”老苗说他去挑高中时就想,虽然希望儿子将来能上一所优秀大学,但绝对不能只冲着这个目标,最关键的还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品行。
老苗说小苗“性子不紧不慢”,所以根据儿子的这个特点,他就找学习环境宽松的学校,这样孩子才有空间去锻炼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培养兴趣爱好。
“儿子读的初中每天有固定的体育锻炼时间和课外阅读时间,这点很好。”老苗强调优良的身体素质和性格品行对孩子长期发展的重要性。“这些都是立足点,家长千万不能偏废。”
“住校不适合我儿子,所以我放弃了一些学校。”老苗说,小苗自己也不想住校,所以就尊重了孩子的意愿,这是家长必须面对的现实。
前情回顾:2005年3月,当时小苗有机会参加杭外的测试。但是由于杭州外国语学校在小和山,而且是全寄宿的。老苗想:“学校是好的,但是要住校,以我儿子的性格,可能不太适应,硬逼着他去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也未必是好事。”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