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频道

家长切勿压制孩子哭泣

  • 日期:2013-08-28 08:24
  • 来源: 中小学生
  • 浏览:
  • 字体:[ ]

  以下几种情形,您是否也很熟悉呢?

  小雯不小心摔了一跤,爬起来后哇哇大哭,一旁的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着急地对女儿说:“让妈妈看看你摔着没有?你走路怎么那么不小心!”妈妈着急的心理不经意间变成了对孩子走路不小心的责怪,这么几次后妈妈发现,现在小雯摔跤后,爬起来的第一件事不是寻求安慰,而是用惶恐的眼神看着妈妈,生怕妈妈责怪她。

  专家分析:为什么小雯摔跤后在疼痛的同时还感到惶恐?中国完形教育广西分支机构老师何明谦说,这是因为孩子在摔跤后,没有得到家长情绪的认同和安慰,不仅如此,家长还责怪孩子,因此孩子不敢再在家长身上寻找依靠和支持。

  责怪法

  “你怎么那么不小心?”

  浩浩不小心被凳子腿绊倒了,一下子浩浩的眼泪便夺眶而出。爸爸看着这个不坚强的孩子,忍不住说:“这一点小事也哭,你怎么那么懦弱?将来怎么当男子汉?”

  专家分析:任何时候,家长都不应该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何明谦说,因为孩子可能会接下“懦弱”这个认同,“懦弱”这个词就会进入孩子的潜意识,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降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感低了,那么孩子将来在处理事情时,就会没有信心或感到无力。

  评判法

  “这点小事也哭,你怎么那么懦弱?

  妞妞的玩具被妈妈不小心踩坏了,妞妞心疼地看着破损的玩具,哭了起来。妈妈赶紧打开电视机,让孩子看电视转移注意力:“妞妞你看,电视上那花花绿绿的是什么?”妞妞循声望去,果然把玩具的事忘了一大半,停止哭泣看起电视来。

  专家分析:当孩子哭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用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让孩子停止哭闹。何明谦认为,这是一种变相压抑孩子的情绪的做法,这会剥夺孩子情绪自由流动的机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cettic)亲子咨询师徐亮认为,很多孩子在小时候遇到挫折时,家长会买好吃的给孩子吃,以此转移其注意力,这导致很多人成年后将食物或购物与痛苦的情绪联系起来,当他们感到痛苦时,便会通过吃和购物来应对痛苦。

  转移注意力法

  “你看,电视上那花花绿绿的是什么?”

  小翔在客厅内上串下跳地玩“泰山”游戏,不小心被桌子角撞到了头,疼痛让小翔大哭起来。在厨房忙着做饭的妈妈赶紧来到小翔身边,了解事情原委后“狠狠地”打了桌子两下,“都怪这桌子不好,它不乖,我们打它!”

  专家分析:当孩子被桌子撞倒时,一些家长都会用这种推脱责任的方式为孩子疏导情绪。殊不知,用这种方法应对孩子的哭泣,只会让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徐亮表示,如果这样的情形多次发生,很容易导致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不会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总是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这也会让孩子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不知如何从挫折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何明谦说。

  推脱法

  “都怪这桌子不好,我们打它!”

  专家支招

  让情绪流动,避免情绪成“结”

  很多成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当遇到某件事时,心中会莫名其妙地感到愤怒、悲伤或恐惧,那是因为人们在小时候埋下了很多负面情绪的情绪结。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与情绪在一起的需求,但很多人都只愿意与开心的情绪在一起,把愤怒、悲伤等情绪推开,但即使这些情绪被推开了,愤怒或悲伤也并未消失,而是被压制住了,并不能得到流动。

  “这些被压抑的情绪在人的身体内积攒多了,会形成情绪结,当人需要一股力量去做某件事时,情绪结就会起作用,在做这件事之前形成负面的情绪。”何明谦说。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