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频道

专家提醒:学前教育盲目抢跑当心撞墙(4)

  • 日期:2012-07-11 09:00
  • 来源: 学友上传
  • 浏览:
  • 字体:[ ]

  不要剥夺孩子的游戏权利

  “孩子有游戏的权利,家长不能剥夺,并要让孩子学会玩耍。”汤慧丽老师说,“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方式,孩子在游戏中不但锻炼了身体,发展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而且孩子在游戏中更能发展智力以及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体质,这是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有一个欢乐的童年,能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开朗的性格。欢乐的童年能保持孩子好奇探索的求知欲,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充分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不盲目迷信社会上虚夸的辅导班、尊重孩子的学习兴趣。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学习习惯,这是奠定孩子一生成长学习的基础。”

  亲子交流宜多不宜少

  “哈佛女孩刘亦婷和卡尔·威特的教育可以说明,好的家庭教育胜过好的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为图‘解脱’或出于让孩子多学习的‘好心’,将孩子推给名目繁多的各种培训班,幼儿教育阶段,应该更注重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更注重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而不是逼着他们学太多的东西。一些‘问题少年’的出现,其根源大多在于儿童时期受教育不当,性格出现缺陷,到了青春期就特别容易爆发出来,形成叛逆。”蔡劲林说。

  亲子沟通是目前家庭教育的最大难点,难就难在家长总是以自己的意愿为中心,对待孩子过于强硬霸道。“在孩子面前,我们总认为自己绝对正确,我们就是‘专家’,我们喜欢主宰孩子的一切,包括言行,包括代替他们选择。”蔡劲林说:“家长应该创造条件多和孩子在一起,而不是把孩子向辅导班一推了之。因为,亲子交流多多益善。”

  相关链接


  家长心态决定家教质量

  忍让是不是没出息?要不要提倡勇敢冒险?要不要提倡吃苦耐劳……这些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困扰着中国家长,已成为中国社会的热点关注。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忠心说,家长心态决定着中国家庭教育的质量。

  他指出,家长普遍存在急功近利、浮躁、攀比、盲从等心态,导致父母对孩子进行掠夺性智力开发,与子女的情感越来越疏离。

  赵忠心强调,当前中国家长首先要让孩子学会休闲,而休闲的第一场所是家庭,家长是对孩子进行休闲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家长不要“过度教育”,不要让家庭成为“第二课堂”。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家长不应热衷‘抢跑’”。

  刘长铭说,依靠“抢跑”,中国很多尖子摘取世界级奖牌,但迄今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大师。相反,芬兰家长反对孩子提前学习,但是国际权威机构的评估表明,芬兰孩子在想像、理解、分析能力,在世界同龄人中均名列前茅。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