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有待时间检验
昨天,牵动着家长们神经的小升初政策又有一些新变化,但是,刘欣对此却表现得有些淡然。对于“学校不允许以各种证书和竞赛成绩作为录取依据”的规定,刘欣说,“学校不要求看,但没法限制家长不提供呀。”
刘欣的想法恰好印证了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所所长杨东平教授的担忧。杨东平说,初中校发展的不均衡是导致北京小升初择校热的主要原因。市教委今年的小升初政策对限制跨区、跨片流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出发点很好,但能否起到作用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不得以各种等级证书作为录取依据这条就很难操作,一些好学校为了保持优势总要确定自己的选拔标准,而家长也希望孩子能进好学校。只要有学校差异存在,择校的现象就不能根治。”杨东平说,消除择校的关键应大力推动教师和校长资源的流动,改变优质教育资源向名校倾斜的现状。同时,还应借鉴安徽、江苏等地将示范高中招生指标向初中校分配的办法,扩大分配比例和力度。
虽然这两条措施北京从去年开始已逐步推行,但杨东平认为力度太小,尤其是现行示范高中10%的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校的做法,还不足以解决初中校平衡生源的问题。“如果把比例扩大,更多一般初中的优秀学生也有机会进入重点高中了,家长和学生的抱怨就会减少。”
但专家的这些设想对于刘欣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
距离小雨小学毕业还有两个多月,刘欣说,熬完这两个月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接下来的暑假,她准备让小雨先彻底玩几天,然后再给她报一个初中衔接班。对这样的选择刘欣也很无奈,她说,就像进入了一个怪圈,在这个圈里,她只有努力推着孩子往前走才可能不被抛下。现在,刘欣已经开始为小雨的中考做准备了,她打算在海淀区买一套二手房,落下户口,这样小雨才有机会在海淀参加中考,有更多机会进入好高中.
为了这套房子,刘欣至少还需要准备50万。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