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频道

热点话题讨论:男孩的退化VS文明的进化

  • 日期:2012-01-10 10:31
  • 来源: 学网整理
  • 浏览:
  • 字体:[ ]

  男孩危机造就文化蜕变

  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女性能力的不断完善,“男孩危机”似乎日渐凸显。但种种“男孩危机”现象,并不能说明男孩已经全盘沦陷,完全屈居于女孩之下。“危机”的出现,只能说明有些方面男生显得相对不如以前具有统治地位,但男生还是在很多方面占有优势的,比如身体素质、逻辑思维能力等等。在我看来,危机的出现未必是坏事,女孩们的“异军突起”或许会对男生造成压力,但这也不失为一种竞争、不失为一种文明的进化,对女性地位的提高和男女性地位的平等或许大有裨益。

  男孩危机的产生是必然的,但这也是文化蜕变的一种,是女性潜力渐渐被挖掘的一个缩影,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必然现象。我并不认为男孩危机就是男生能力下降的表现,反之,这是女性能力提高的表现。女孩能力较之过去的完善,让女孩和男孩能力上的差距缩小,也带给男孩危机感。这其实也可以促使男孩们不断提高自己。现在的社会,不应该是一个谁统治谁的社会,“双赢”、不分伯仲或许才是最佳状态。所以,不妨把“男性危机”的出现,看作一种文化的蜕变、社会的进步。

  杨诗静(江西师范学院学生)

  家教冲突与观念启蒙

  男孩的责任意识和阳刚之气从哪里来?首先是从原汁原味的生活积累中、从家长放开手脚的观念鼓励中来。但一些家长却往往要精心制造一个“爱心套子”,把孩子裹在中间,避免坎坷挫折。所以,男孩的退化除了学校教育因素,家庭教育也应承担主要责任。美国着名心理学家杜布森认为,“让一个男孩和一个合适的男人在一起,这个男孩永远不会走上邪路”。性别教育专家古里安博士则认为,“导致男孩危机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普遍将儿子的教育托付给学校这种工业化体系,而放弃了自己的责任”。

  所以,要想制止男孩退化,需要得到家长和教育者的观念认同,要竭尽所能在教育现实中接纳、正视男女差别教育。事实上,也有不少人在为此做出努力。比如,考虑到体育锻炼上的性别差异,北京市教委曾要求从2008年秋季学期起,所有初中体育课都实行男女分班,以使学生得到更有针对性的锻炼;2001年上海市第八中学就开始尝试分性别教学,2002年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也做过类似的尝试……只是这些做法还仅仅停留在个案阶段,在学校教育中还不能普遍落实。而要在家庭中落实这一点,阻力更是可想而知。这就需要教师、家长进行一次观念启蒙,多一些“因性施教”意识,用新观念推动新行为,男孩退化的现象才有望得到纠正。

  雷泓霈(河南教研员)

  谁说非得男强女弱

  事实上,男性失去的岂止是中小学的阵地?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低于妻子的男人在大城市里已不难见到。走出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在是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当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强壮的体魄,而是聪明的大脑时,女孩儿们在成绩等方面超出男性,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真正奇怪的是,在这样一个貌似“阴盛阳衰”的大环境下,却有那么多女性宁愿“自己是个男人就好了”。我生于外交官家庭,自小成绩优异、性格开朗,外表也不差,曾就读于实验中学、人民大学,在关爱下幸福长大。毕业后进入国家机关,曾长驻美国,如今,丈夫小有成就、孩子活泼可爱。在很多人眼里我是集幸运、优秀、成功、幸福于一身。但即使这样,从小到大我却不只一次地希望自己是个男人,而我身边同样优秀、幸福的女友们有此念头者绝非少数。这是为什么?如果我们这样的女人都恨不得自己是男人,那么在偏僻、贫瘠的土地上劳作、照顾老人孩子的农村妇女们又在如何想?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