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频道

热议:父母应该“放手”还是“让步”

  • 日期:2011-11-19 10:47
  • 来源: 优学
  • 浏览:
  • 字体:[ ]

  在家庭教育分工上,父母们往往一个唱“红脸”,另一个唱“白脸”,宽严相济成为许多父母选择的教育方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把握好这个度呢?

  学习不可能全是快乐的,孩子需要接受更多“惩戒”的历练?复旦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钱文忠在其博客上发表了一篇讲话文章,名为《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引起了高度关注和广泛争议。近21万人点击阅读,超过2000人转载。

  争议的核心,是钱文忠的“惩戒”教育观。在他看来,父母、师长等以爱的名义不断向孩子“让步”,其实是毁了他们的未来;教育向社会的不断“让步”,则会毁了国家的未来。许多网友和家长则觉得,教育下一代不能走极端。有关专家也表示,需理性看待“以爱的名义”与“让步”“溺爱”的区别。

  钱文忠:教育不可能无“惩戒”

  在陪同儿子散步的同时,钱文忠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介绍说,《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是他在第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的即兴发言,现场反响很热烈,后来又发表在网上,没想到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响。“我的意见并不一定全部正确,但是非常希望全社会都去反思其中谈到的教育问题。”

  钱文忠认为,对中国的教育应当有一种忧患意识。“我赞成对孩子真的严格。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必须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学习绝不仅仅是快乐。”

  “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钱文忠在博文中说,“我们这个社会最后一道防线是教育。教育不要轻易向社会让步,不要轻易向孩子让步,也不要轻易向家长让步。我们这个社会要赋予校长、老师更大的权利、更高的荣誉、更好的待遇,但是也应该赋予他们更大的责任。”

  是否真的不打不成才?

  2011年1月,耶鲁大学的美籍华裔教授蔡美儿出版了名为《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一书(又名《虎妈战歌》),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热点。钱文忠博文中的“犀利”观点,被网友看成是对虎妈“严苛教育”的一种呼应。对此,钱文忠表示:“我的观点的形成和发表其实比‘虎妈’早。”

  在《虎妈战歌》开篇,作者蔡美儿就列出了对女儿的十项要求:不准在同学家留宿,不准留在学校玩,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每门功课至少得到A,必须学习钢琴或小提琴等。蔡美儿认为西方人对孩子的宽容超过了对孩子的教育,恰当执行东方的严格家教方式更有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无论是虎妈的严苛育儿经,还是钱文忠的惩戒教育观,都强调了对孩子教育不可放任自流,而要立规矩、要严厉。对此,网上评论褒贬不一。

  网友“杨东平”认为,这一模式的严重后果,就是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从小就严重厌学。一个生活在压力和威逼之中、没有梦想和内在学习兴趣的孩子,长大后虽然可以谋取学位和职业,却不大可能成为有高度智慧的优秀人才。所谓“高分低能”“钱学森之问”的症结就在于此。

  网友“笑微微”则认为“虎妈”和钱文忠的教育观具有警醒意义。“现在很多‘80后’‘90后’父母似乎在全面摒弃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转而投向全盘西化的教育。然而他们并不太了解,毫无意义的赞扬会让孩子的心灵走向另一极端。”

  更多的网友在这一问题中表现出了理性和中立的观点,认为教育不能走极端。名为“自然”的网友说:“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戒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偏向任何一方面都要出问题,听不得批评也要出问题。小孩的教育应该是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该奖励的奖励,该惩戒的惩戒。”

  钱文忠告诉记者:“我提出的‘惩戒’更多的是有感于现在独生子女、隔代亲的现状,孩子成功是大多数中国人幸福的源泉,我们愿意给孩子更多的爱和宽容,但是社会不是真空、不是温床,‘惩戒’教育的背后,是用更长远、更负责任的感情去爱自己的孩子。”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