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a K.Griffiths:有的时候年轻男孩面对压力太大的话,会向外爆发出来,冲父母爆发出来,也许因为别的事情,但是朝父母发火。我认为父母的责任就是帮助这个年轻人知道怎么样去更好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并且用一个健康的方式来引导他的情绪情感。即使有的时候对父母或者对学业感到非常生气想爆发,但是如果以向父母发怒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一个错误的方式。情绪再稳定一些,开始平静一些的时候,父母也愿意和他坐下来谈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他们不会允许这个孩子冲父母大喊大叫的时候沟通,因为这个是错误的,不正确。我们把这个叫冷处理,放到一个地方,让他自己去想想,稳定情绪。有时候父母也需要冷处理,自己想一想。父母感到非常有压力的时候,需要冷静一下,不是说把自己的气愤火气倒向自己的孩子,而是消化掉处理掉。
喜人:我这段时间也总和妈妈吵架,我感觉我妈妈的脾气如果越大我的脾气也越大,我现在的脾气比以前大了好多。是不是到了我这个年龄的人都有这样的通病,会感到烦燥?
Eric Walsh:刚才我们所谈到的问题也是美国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年轻人在努力寻找自己的身份价值或者是认同感的时候,他们会和父母面对一段时间的困难期。如果父母和孩子生活早期没有建立一个健康的沟通模式的话,问题会加剧。家庭需要设定一些健康的界限,界限在美国是非常重要的词汇了。也就是说在家庭里面必须要有一些准则或者家庭行为要求,其中有一条,孩子不可以对父母生气,也不可以对父母大喊大叫。有一句老话,你们必须孝敬父母,可以使你们在世上的日子久长。不管父母对自己做过什么,每个人都比较知道一点,自己在地上只有一对亲生父母。往后岁数再大一点,发现父母在这期间,用自己的方式希望他们能够做到最好。
我们说青春期自己在家和父母的关系是一个桥梁,帮助成年以后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是正常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彼此尊重非常好的关系。在美国如果我的病人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会推荐他去见心理咨询师。咨询师家庭里面的调解人斡旋人,他们的工作和任务就是把家庭里的问题摆在上面,帮助家庭里每个人都有正当的权利分配,在正当的时间里面把问题协调好。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缺乏沟通,缺乏理解,彼此的期望值不一样。我们需要有一个第三者,他对两边都没有一种利害关系,不会帮这边说话,不会帮那边说话,就可以客观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把上面那些看起来是一团问题,可以把这些问题拿开分散,解决下面真正的问题。
亚洲有一个非常古老的老话,寒露不要到日落。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个一个堆积,堆积到一起,每一个问题都没有解决,一个一个堆积,这个问题越来越大,就像火山一样突然有一天爆发了。我们可以把每天的问题处理清楚然后睡觉,这样第二天心里就不会再有问题。
LILIA:我大一,第一次离家在外面住宿舍,我发现和同宿舍的人很难相处,我们说话的时候我总是插不上嘴,我很想跟他们交流,但是找不到合适的话题。我偶尔说几句话,他们没有兴趣,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在这个宿舍里面不能融入,我天天给我妈妈打电话,打电话的时候觉得很烦恼会哭,我妈妈也很担心。我不知道怎么和周围的人相处。
Dianna Lightfoot:刚才Eric Walsh讲到一点,如果你想拥有朋友,必须得先表现出自己的友好友善。如果她一直想去了解对方的谈话话题,但是自己觉得自己不能融入对方的话,可以在那个领域里面读一点东西或者了解一下,这样的话可以就这个领域就她们所感兴趣的领域也问她们一些问题,这样更加融入这个团体。
我妹妹在大学的时候非常害羞,没有人愿意和她一起交流,让她进入他们的沟通圈子里面去。当时宿舍所有的女孩都在谈一个校园里面的男生俱乐部,她说我听说这些男孩是校园里面长得最帅的男孩,也是一群最值得认识的男孩,她开始对她们的话题开始感兴趣,把她拉进来,让她进入到谈话话题当中来。这只是一个小例子,对她来说是一个起点。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