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我中心
一个人在婴幼儿时期,以自己为出发点来观察周围事物,没有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这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是正常的。如果在青少年时期仍处于这种阶段就是自我意识的一种缺陷。这里所讲的自我中心不只是道德意义上的“一事当先只会替自己打算”,也包括了认识事物的方法。
自我中心者对待自己表现为过分关注自己的健康,感受躯体的变化;他们认为他人也应该如此关注自己。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会发现在相互交谈时,他不顾别人的喜好和需要,长时间地喋喋不休地高谈阔论;在交谈已改变话题后,仍按照自己的思路不断地阐述,完全没有意识到谈话的情境。由此,在处理利害关系的问题时,自然也只会从自己的安危、得失出发,不会考虑到他人的利益。在这种时候,这类自我中心者的行为与道德意义上的自私自利者很难区分。
自我中心者的基础是只会从自我的角度进行思维,只注意自己的心理需要,不会心理移位,站在他人的位置来思考问题,不会察觉他人的需要与体验。
3、自卑
贬低长处,夸大自己的错误缺点,认为自己在外貌、身材、衣着、智力、家庭状况等方面都不如别人。伴随这种评价产生害羞、不安、内疚、忧伤、失望等情绪体验。面对竞争认为自己总要失败,一旦失败,总把责任归咎自己的能力或命运;面对任务认为自己没有力量而不敢承担;在群体中常常回避他人,不敢正视他人,不敢参与集体活动,不敢出头露面。
自卑者的基础是缺乏自信,是自我形象偏差在情感上的反映。其危害不仅影响学习、工作效率,还可能由此在性格上变得孤僻、抑郁,甚至丧失生活的勇气。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