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频道

小学生常遇到的6大问题及解决方法

  • 日期:2013-10-14 08:40
  • 来源: 学生社区
  • 浏览:
  • 字体:[ ]

  在学校的时间太长?课业没意思?下面列举了小学生经常遇到的6大问题,专家的建议或许能帮助我们还给孩子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1、孩子的学习成绩首先靠老师

  开学了,孩子对老师的第一印象价值千金(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对学习的兴趣。)太松槲,太严厉,这方面不够好,那方面不够好……极少有老师能完全符合学龄儿童的想象和愿望。

  但是,一个小学生的命运,即孩子能不能在学校有好的表现,并非只取决于老师。学校教育尽管重要,但并不代表一切。

  怎么办?

  家长需要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们手里攥着让孩子更幸福更快乐的钥匙。如果孩子很怕老师,父母应该首先认可他/她的感觉,同时还要跟孩子解释,老师的严厉不是针对他/她的,老师也是人,也可能会精神紧张或者生气。

  这么说,孩子一般都能理解。如果老师讲的课无趣,父母就应该承担起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求知欲望的任务,比如,把自己对某事或某项活动的浓厚兴趣传递给孩子,带孩子去博物馆……孩子的好奇心其实很容易被引导。

  2、分数让学童有压力

  很多小学生都面临分数的压力:考试没考好,爸爸妈妈会不高兴,老师会对自己不冷不热。出于担心和焦虑,孩子会对分数看成是老师和别人是否喜欢他/她的标准,而不是对他/她的功课和努力的评判。

  怎么办?

  即使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勤奋专注的孩子也可能会考试没考好,做作业出错。这并不是说他/她不讨人喜欢,是个差劲的孩子。最好跟孩子解释,分数也好,排名也罢,并不是对他/她这个人的评判。实际上,经常是父母在制造压力。面对不好的成绩,尤其不要夸大,而是要冷静分析孩子到底哪方面做得还不够。

  当孩子获得好成绩的时候,也别忘了给予祝贺和奖励。否则,一个小学生很快就会在脑子里形成一种想法,即他/她无论怎么做都不会让父母满意。只有当孩子把学习当成乐趣的时候,才能快乐成长。要提醒父母注意的是,孩子的成绩不是直线上升的。愿意学习,首先意味着愿意长大。一个年幼学童会经历退步阶段,如果成绩下降,家长不要痛斥孩子,而应该给予重视,并在情感上支持。

       3、学校里学的东西不实用

  有些父母抱怨学校教给孩子的东西大都是些没用的知识,经常与实际脱离。一些颠来倒去的算法、某些字词的僵化解释,就是大人也能被弄迷糊。

  父母的抱怨也许有道理,但有一点也是肯定的:如果孩子能明白接受教育的目的,他/她的积极性会更高。

  怎么办?

  父母可以让孩子认识到学校里学的知识或技巧以后能用得上,不是没有意义的。比如,带孩子一起去超市购物,给孩子应用算术的机会;如果孩子对地理感兴趣,那就带孩子去大自然看看,鼓励他/她探索的兴趣。

  4、创造力被压制

  “上学不是玩!”孩子一进入小学,脑子里就模模糊糊地有这个想法:他们去学校不是去玩的。学校本该把孩子非同寻常的创造冲动引导向某一个方面,但艺术课的时间却很少,这方面的改革进展缓慢。幼小的孩子,他们往往需要借助艺术活动来表露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

  怎么办?

  既然学校无法充分引导孩子的创造天分,父母就应该鼓励孩子进行一些艺术活动,如唱歌、画画、跳舞等,并对孩子的作品和表现给予肯定和关注。

  5、学校的体育活动太少

  儿童教育应该从体育开始,但是现在的孩子体育运动的时候越来越少,每天达不到一小时。我们国家提出一个现实的目标:每天运动一小时,但很多孩子都做不到。

  然而,身体是最基本的。孩子通过身体感受世界,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身体的平衡决定心理的健康。当孩子感觉身体舒畅时,就会对世界敞开胸怀。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