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频道

青春期早恋情绪不正确引导容易造成情感障碍(2)

  • 日期:2013-01-25 10:48
  • 来源: 学习乐园
  • 浏览:
  • 字体:[ ]

  扼杀异性交往可能造成孩子的情感障碍

  孩子向父母封闭了心门,转而向同学、朋友敞开后,“家长会产生很强烈的不适应感,也会有很强的失落感,伴随孩子的青春期父母也在经历着非常痛苦的第二青春期。”柏燕谊说。

  在无法走近孩子心灵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担心、对可能发生伤害的恐惧,也会被放大,一些家长选择了“完全禁止”。

  这种方法大概是所有方法中杀伤力最强的一种。

  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在与报告文学作家阮梅共同研究青少年心理问题时,遇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菊子父亲早逝,全靠母亲抚养。在母亲的照顾下,菊子除了读书其他什么也不用管。菊子也很争气,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很好。但是母亲一直没有忘记对女儿最私密的教诲:读书期间千万不能与男生交往。

  菊子永远不会忘记她以高分考入县重点高中后回家的情景:母亲用了一个整晚的时间,责问与她散步的那个男生是谁。本来菊子与这个男生只是有好感,而且也只不过在学校跑道上偶尔遇上说了几次话而已,没想到母亲会如此敏感。

  之后,菊子受到了母亲最严厉的监管。恰好学校里也反复强调不许恋爱。学校与家庭如此强大的攻势,让菊子害怕了与男生交往。接着她还意外发现,有一次自己带了一个女同学回家玩,久不露笑容的母亲竟笑得格外舒心,好吃好喝张罗不停。

  于是菊子开始接近女生。

  刚上大学,菊子便碰到了经常为自己打抱不平的绮。刚开始,两人一起散步、打球、上自习, 后来,便发展到长期同床共枕。再后来,菊子的同学发现了她们过多亲密、怪异的举动。

  当正当的异性交往被严厉禁止后,孩子的情感需求无处排解,他们一定会找到一个抒发的渠道,这时,父母的“严防死守”可能会把孩子引向歧途。

  菊子的例子有些极端,但是,无法忽视的是,正当的需求被粗暴遏制时,孩子就有可能出现情感上的障碍。“我们的家长就是矛盾,孩子情窦初开、情感丰富的时候,家长们使劲儿拦着他们,等他们长成‘剩男’、‘剩女’时,又逼着他们去相亲。”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执行主任杨军说。

  孙云晓也指出,目前很多父母禁止孩子在上学期间与异性接触和交往,而在孩子大学毕业后又要求孩子立即寻找一个理想的对象结婚,这种不尊重孩子天性的观念和做法需要尽快改变,否则会给孩子带来许多成长的障碍。

  好感≠恋爱 成人的引导要靠智慧

  不少父母看到“情”、“爱”这样的字眼就立刻神经紧张,“谁说他们就一定是恋爱了?”杨军说,青春期的孩子要学会一切成年人应该有的技能,其中也包括与人相处的能力,他们只有真正跟他人交往了,才能拥有这样的能力,才能分清什么是单纯的“好感”,什么是有一点儿心动的“喜欢”,什么是排山倒海的“爱”。

  专家建议,这时家长先别轻易给孩子扣上“早恋”的帽子,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应有的信任,让他们尝试和感受。

  父母们此时要做的是运用智慧巧妙地引导,不少专家提到了面对早恋的孩子“既要热又要冷”:当孩子有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惑时,家长要“热”,让孩子在成长的烦恼中感受到温暖;当发现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时,家长“冷”处理,不要惊慌失措,运用智慧巧妙地沟通。

  其中,对孩子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是十分重要的。

  一位妈妈讲了自己的故事。

  当时这位妈妈跟女儿不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当女儿告诉妈妈她恋爱了时,妈妈给女儿写了封长信,她说:很高兴你能亲口告诉我这个消息,也很高兴有人在我和你爸爸不在你身边时能照顾你,我和你爸爸也是中学时认识的,我们当时相约一起努力,一起考上理想的大学,后来我们真的一起考上了理想的学校,真的在一起了……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