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频道

专家指导:家长如何教孩子学会说“不”?(2)

  • 日期:2012-10-04 10:31
  • 来源: 自学习
  • 浏览:
  • 字体:[ ]

  那么,什么又是“力所不及”?这种情况又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明知道自己做不到还要打肿脸充胖子;一种是高估自己,作出超出能力范围的承诺。

  曾经见过这样的事情,有个初三年的学生,同学邀请他一起去毕业旅游,明知道那条旅游路线的价格远远超出他的家庭所能负担的程度,但他还是答应了人家。当家长跟他说没有办法支持的时候,他爆发了,又哭又闹,甚至离家出走,直到班主任知道了这事出面安抚,才肯罢休。

  再比如,有个高三女生,一贯心灵手巧,经常做一些小饰品小手工,深得同学的好评。有一次,她带了自己做的手工娃娃、手机链去学校,引得一群女生的赞叹,同学问她能不能帮着也做一个,她毫不犹豫地说好,其他同学也跟风,纷纷向她“订货”,她来者不拒,全都答应了。当时正是高考前一个月的关键期,为了完成对同学的承诺,她每天抓紧一切时间赶工,下课做,上课做,晚自习的时候也做,放学回家关上房门背着家长继续做到深夜。直到被老师和家长发现并劝阻,她才收敛了一些。

  答应同学的事情,终究没有做到,失去的时间和精力也补不回来,那年的高考和暑假,给她和她的父母都留下了痛苦的记忆。

  主张

  拒绝别人要善于讲技巧

  林瑛老师认为,家长教孩子学会拒绝,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让孩子学会分辨是非,学会取舍是关键。

  让孩子分清是非黑白,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是“不可以”,哪怕对方是再好的朋友,对方的建议多么有诱惑,都必须坚决拒绝。这是原则性问题,没有妥协的余地,因为一时的不忍,造成的可能是一辈子的遗憾。

  如果是“不愿意”,那么就要引导孩子自己衡量一下,接受和拒绝两个选择的结果,哪一个是自己更愿意承受的。

  对孩子来说,也许宁可委屈自己也不愿让同学失望。作为家长,当孩子的选择很坚决,同时事情的结果并非无法承受的程度,就不必太刻意反对,因为那会让孩子觉得你在干涉他的自由。以后碰到同样的事情,可能会对家长隐瞒或者撒谎。

  如果是孩子 “力所不及”,家长应该在事前提醒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些时候,有些事,有些忙,你实在帮不上——— 所谓 “爱莫能助”。如果你答应下来,结果可能很糟——— 人家对你寄予希望却又落空,会感到更失望、伤心甚至怨恨,而你也可能误了别人的大事,吃力不讨好,帮人不成反害人。如果了解了后果,孩子依然不说“不”,那么让他受一受挫折,也许比起家长的说教更能让他吸取教训。

  2.营造民主气息,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时候,孩子不敢说“不”,和长期所处的环境有关。家长独断专行,不容许孩子说不,很可能会扼杀孩子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导致对任何人的任何无礼要求,都说不出拒绝的话来。

  要允许孩子把自己的意见、想法充分表达出来,允许孩子否定父母的想法做法。若孩子的想法是对的,父母应给予鼓励和表扬,并且接纳孩子的建议。这既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也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害怕别人会不喜欢和不接受自己。

  3.教会孩子说“NO”的技巧,拒绝未必会带来伤害。

  很多情况下,孩子不愿意说“不”,是怕伤害了朋友或者是破坏了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怕自己失去朋友。家长可以制造情景,让孩子体验一下被说不的感受,让他知道,被拒绝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可怕,让他了解,在适当的时候说“不”,对双方其实都有好处。

  同时,孩子也可以设身处地想想,怎样的拒绝会让人比较容易接受,什么时候该坚决,什么时候该委婉,什么时候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只要学会设身处地,他会发现,拒绝别人其实没有那么难。

  推荐一种最简单的拒绝方法——— 推迟法。当我们不想接受别人的要求,又不懂怎么拒绝时,可以说“我想好了再跟你说”、“我再考虑考虑”等,这是一种委婉拒绝别人的方法,别人也会从一再的推迟中,明白我们的意图,不会使双方过于尴尬。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