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块钱买来的笔,2块钱转手卖给了同学;5毛钱1块的橡皮,考试前半块卖给同学要3块钱……近日,这些发生在小学生之间的买卖行为让很多家长们很困惑:小学生“做买卖”当否?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
记者观察
小学生间的“小买卖”很多
网友“特殊材料”近日在网上发帖称,最近接孩子放学的时候,孩子经常拿出几块钱来向他炫耀,问孩子钱是哪来的,孩子说前一天花1块钱买的笔,当天两块钱卖给同学了。“昨天他又拿出5块钱给我看,说把他玩过的玩具卖给同学了。”这位网友说,“每次遇到这种事,我都不知道是该表扬他还是该批评他。”
此帖一出,不少家长跟帖称也有同样的困惑。一位家长说,她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经常把橡皮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卖给忘带橡皮的同学,5毛钱1块的橡皮切成几块能卖到2块钱。
“有一次,临近考试,一个同学因为没带橡皮很着急,他把自己的橡皮切了一半,3块钱卖给了对方。我跟他说过多次,不能这样干,但他还乐此不疲,回家还常常跟我炫耀自己能赚钱了。”这位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也不缺零花钱,为啥变成‘小财迷’了?”
昨天,记者采访多所小学了解到,其实小学生之间相互“做买卖”,这样的事情很普遍。小学四年级学生鹏鹏说:“我们班有很多同学都这样的,作业本、文具、玩具都可以‘买卖’,自己能赚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李梦昕 绘
橡皮 3元
铅笔 2元
我要买一块橡皮。
培养儿童“财商”
学校有责任
鼓励还是制止
家长看法不一
究竟小学里孩子之间的这种“小买卖”,该鼓励还是该制止,家长们的看法并不相同。
网友“网中漏鱼”认为,这种情况不应该表扬也不要批评。“我会对孩子说‘同学是你的伙伴,不是你的推销对象,把自己不用的东西高价卖给朋友是不厚道的,也不符合生意场上长久的生意之道。想赚钱可以,别赚朋友的钱。否则你会没有朋友的。”
还有网友认为,小学生还不知道如何公平交易,做生意不仅容易耽误学习,搞不好还会养成惟利是图的不良倾向。
但也有网友支持孩子的做法,认为“培养孩子理财能力,以往多是‘纸上谈兵’,付诸实践的较少。孩子做做小买卖未尝不可,这说明孩子精明。”
更有家长说:“我自己接受教育10多年,还是没明白自已究竟在什么方面有天赋,因为过去的教育,对所有的人都用一把尺子。实际上,每个人都会在不同方面有特定天赋,比如做生意,也会有人有天赋。从小做各种各样的尝试,有利于发掘各种各样的特色人才。”
五老村小学一年级班主任金书说:“身处市场经济时代,小学生有必要了解理财知识,具有一定的商业意识,这点是应该肯定的。在美国,小学就提倡学生要有创业精神,学校也鼓励孩子创业,此前媒体报道过的‘柠檬水女孩’就是个例子,所以我觉得孩子的经济意识确实应该从小培养。”
不过,金书也认为,在同学之间做“小买卖”这种方法不太可取。“亲朋好友之间,还是应该注重情感,如果‘利’大于‘情’,孩子惟利是图,就显得人情冷漠了。”金书说,“其实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有很多方法。我们学校有学生在假期批发了报纸到街头卖,还有的学生在圣诞节批发圣诞帽到教堂门口卖等等,这些都是不错的方式。”
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说,孩子的这种经济意识可以称之为“财商”,如何让孩子的“财商”发展好,很多家长确实很困惑。他认为,培养孩子的“财商”学校也有一定的责任。
“目前我们的中小学里还没有相应的课程,对孩子‘财商’的培养也不够,这点是比较缺失的。”殷飞说,“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从社会上、电视里自发地学习一些东西,在同学之间做‘小买卖’就是一种表现,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这种孩子自发性的买卖行为,我们不应该支持。”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