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作文题目,先上网、查书“借鉴”别人,实在不行,改头换面、加上名字变成自己的作文,甚至直接拿抄袭作文向媒体投稿……
事件
原文抄袭的作文来投稿
4月16日上午,河南商报小记者训练营专程邀请郑州市部分学校校长、小记者训练营点评专家以及小记者、家长代表,就“如何防止使用资料跨越抄袭界限”进行了座谈。
原来,近期小记者投稿频频出现抄袭“重症”。比如一些投稿,像《足球炒蛋》、《游泳包自述》等作文,不但表达方式新颖,而且写得生动有趣。没想到,网上一“百度”,不同学校、不同姓名但内容几乎一模一样的作文比比皆是,让编辑大跌眼镜。甚至出现“漏网之鱼”刊发到报纸上,被看到过这篇原文的同学举报,给小记者训练营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现状
家长很漠然问题很严重
问题出来后,编辑在与一些家长沟通时发现,家长对孩子抄袭作文的问题态度很漠然,有些家长甚至认为报社小题大做。
对一个负责任的媒体来说,我们认为,学生的作文超越引用资料界限,达到抄袭的地步时,已经涉及一个人的诚信问题。
“如果我们不重视起来,对抄袭现象视而不见,或者仅是悄悄封杀抄袭者,对小记者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也与我们举办小记者训练营的目的相违背。”此问题经河南商报编辑部讨论后,报社编委会认为,家长的漠视正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对此,编辑部的意见是,对抄袭作文现象要引起高度重视,对抄袭作文的行为一定要封杀。
观点
对抄袭行为要处理
金水区实验小学语文老师李小辉认为,学生之所以抄袭作文,很多是没认识到抄袭的危害,再加上不经常写,写一篇作文比吃药打针还难,所以写作文时总想“借鉴”别人的。
“有家长跟我说:‘在商报上发一篇作文,比花1000块钱请朋友吃饭都高兴。’抄袭作文的孩子其实是想得到家长、老师的赏识。”郑州市幸福路小学校长张志刚表示,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又没有正确引导孩子如何写作文。
李小辉建议,小记者训练营,一定要反复树立一个意识——诚信的意识。对小记者出现的错误,也一定要及时引导,制订处理措施。要明确一点,仿写仅是参考别人新颖的表述方式,内容一定要是自己的;如果整段整段引用,则要标明出处。作文一旦超越了仿写、引用资料的界限,就变成了抄袭。对媒体记者来说,被发现抄袭,将失去媒体从业资格。对小记者来说,要从小树立诚信意识,认识到抄袭的严重性。
建议
学校、老师行动起来
幸福路小学校长张志刚认为,要想避免学生抄袭的问题,作为学校来讲,关键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把握好“度”。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写作技巧,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艺术加工,形成自己的文章。但坚决避免原封不动的抄袭。
张志刚表示,为配合河南商报小记者训练营的活动,学校派人专门负责小记者的投稿,与指导老师的“经济利益”挂钩。同时将为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将诚信纳入德育思想品德教育。如果发现投稿的学生出现抄袭现象,将被记入“个人成长档案”。
家长应把好第一道关
小记者刘润邦的父亲刘太键说,其实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应该为孩子把好杜绝抄袭的第一道关。
刘太键很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他要求孩子写作前可以查阅资料,但是执笔后要一气呵成,不允许再查资料。同时,完成作文后自己要反复阅读、修改,然后家长和老师再修改,并要孩子比对修改前后的差异,从而让孩子养成独立习作的良好习惯。
做诚信的孩子,从小记者开始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