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就是为了择师
多好的学校都有不太理想的教师,多差的学校也有名师。在我看来,其实择校就是为了择师。名校的教师素质普遍较高,责任心强,在名校里,孩子遇上一个好老师的几率比起普通学校要高很多,如果能在一般学校里也能找到好老师那当然就不用择校了。
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学习兴趣
我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我就没有择校,我认为小学阶段的教材都非常简单,不同学校的老师的差距也不会太大。小学阶段,应该以培养孩子对学习的信心、爱好为主,学习成绩不是很重要。而某些老师,不懂孩子的心理,只知道一味“严格要求”,孩子达不到高标准就批评,从小破坏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为孩子选择了一所离家近的普通学校,孩子有充分的时间玩。不过孩子到了初中,我就为他择校了。因为初中的知识量相对大些,我们做父母的有些也辅导不了,好的初中确实师资力量强些。
教师:
师傅领进门,巧妙在个人
彭金龙在海珠区实验小学做了多年的班主任,对于家长们流传的“小学择师,中学择校”的说法,他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有片面性:“择师”确实重要,但如果校风不好,“名师”也会受环境影响,慢慢从“优”变“良”,再到“中”,最终成为庸师,就像那只在温开水中被煮熟的青蛙。当老师质量不保,孩子的学习质量又如何保证呢?“择校”当然也重要,但如果在“名校”里碰到的老师不好或者难以相处,与学生步入“相看两讨厌”的怪圈,对孩子的成长同样不利。
“师傅领进门,巧妙在个人。”彭老师表示,孩子的成长、成功固然与学校、与科任老师息息相关,但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任何的目标、计划必须通过这根“针”——学生去达成。忽略了主体,而故意夸大客体的重要性,只能让大家步入误区。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