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 树下聚集着那么多人, 既不是聊天, 也不是听故事, 而是看`增加'和`减少'两家的辩论.
`增加'和`减少'都常在`应用题列车'上露面, 不知怎么引起的.
`增加'说: `只要我出现, 货物必然多起来.'`减少'则说: `那可不一定, 我们出现时货物也不见得就少! '双方各不示弱, 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多'和`少'两家也去参加辩论了.
`多'站到了`增加'一边, `少'则帮着`减少'说话.
`见多就加, 见少就减, 我们一直是这么办的.'`多'并且举出了例子来: `咱村有猪40 头, 羊比猪多10 头, 求羊, 自然是40+10=50 头了! '`少'则说: `咱村有猪40 头, 比羊少10 头, 求羊, 题中虽然有"少"字, 难道能用"40—10=30"求羊的只数么? '
这与`增加'和`减少'两家的辩论差不多.
`增加'说: `有我在, 就得用加, 例如: 去年水稻亩产512 公斤, 今年比去年亩产增产23 公斤, 今年亩产多少公斤? 自然是"512+23"'`减少'说: `当我出现在题目中, 同样不能用"减": 去年水稻亩产512 公斤, 比今年亩产减少23 公斤, 今年亩产多少? '
他们你一言, 我一语, 各有各的理由.
辩论还没有结果, 那边`扩大'和`缩小'两家又吵起来了, `扩大'坚持见到他要用乘法, 而见到`缩小'就必然是除法, 这意见却又遭到了`缩小'一家的强烈反对.
真是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一直倚在智慧树上没有吭声的`概念'老人说话了: `要我说, 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关键是要分清"以谁为标准数"来比较的.不管青红皂白见多就加, 见少就减, 见扩大就乘, 见缩小就除, 肯定会出差错! 各位还是分析一些具体问题吧! '说罢, 他从智慧树上扯下一把树叶, 撒向人群.
说也奇怪, 每片树叶上都有一道与争论相关的题目.人们立即停止了争论, 一个个都在专心地分析自己的问题, 转而又互相热烈的讨论了.其中有几个题目是:
(1)公鸡有12 只, 比母鸡多5 只, 母鸡多少只?
(2)42 个人参加植树, 6 个人一组, 一共可分几组?
(3)妈妈买来一篮苹果, 送给姥姥5 斤, 还剩8 斤, 妈妈买来多少斤苹果?
(4) 16 爸爸的全身照片是厘米, 正好是他身高数值1/10的长度, 爸爸身高多少?
(5)今年发展35 名少先队员入队, 是去年发展队员数的7 倍, 去年发展了多少名少先队员?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