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被拐卖15年:走出窑洞到医院接受治疗(5)

  • 日期:2012-10-15 10:40
  • 来源: 学习方法
  • 浏览:
  • 字体:[ ]

   希望有关部门严惩人贩子

  昨日上午,家住呼市水上公园小区75岁的包大爷给本报打来电话激动地说:“看到《内蒙古晨报》就小琴所做的系列报道,我和老伴两天都没有睡好,希望小琴姑娘能够早日回家与亲人团聚,有关部门应该严惩这些可恨的人贩子。”

  同时,远在辽宁抚顺的徐先生也表示,看到报道后他非常震惊,希望当地公安部门严惩涉案人员,并希望能够让曹小琴有个好的归宿。而他本人要尽自己的能力给曹小琴寄来一定的生活救助。

  北京读者提出两点建议

  3月21日上午,在北京电视台工作的张刚(音)致电本报新闻热线说,在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里竟然发生这样悲惨的事情,值得深思。对于曹小琴的遭遇,媒体应该对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质疑,在解救曹小琴的同时,应该关注一下周边是否还存在像曹小琴一样的悲惨女子。

  希望尽快为小琴治疗

  3月21日上午,呼市读者纷纷致电本报对小琴目前的状况,以及媒体准备如何对其进行救助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询问,希望赶快给小琴治疗,同时非常想帮助小琴。呼市读者李女士告诉记者:“不知道小琴什么时候能到呼市,好想现在就看看她,给她一些新衣服和生活用品。”

  读者欲帮助小琴子女

  上海的读者刘勤玲昨日打来电话说:“同为女人,她落到这样的境地实在让我难过,但同时我更关注那两个孩子,不管刘家兄弟如何不道德,但是孩子是无辜的。小琴的儿子和我的儿子一般大,我想要帮助他们。”

  昨日上午,山东商会副会长程玉春致电本报称,企业家的职责不仅是要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同时还要为社会分忧,他想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帮助小琴的两个孩子。

  村民麻木导致小琴多次被卖

  内蒙古长城文化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李永生致电本报:“看过贵报的这篇报道,给我的震撼很大,我们研究中心准备针对此事开一个研讨会,现在我们已经与市政府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会议正在筹备阶段。我认为这样的事情之所以会发生在农村,与那里的村民思想认识有重要关联,是长时间被禁闭的根本原因。希望贵报能继续关注此事。”

  川渝商会与本报发出救助倡议拯救亲人曹小琴

  曹小琴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命运曾经为她关上了一扇窗,今天社会各界涌动而来的爱又为她敞开了一扇门。本报的报道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作为曹小琴在内蒙古的“娘家人”,内蒙古川渝商会筹备小组的成员不仅仅只是同情和难过,更重要的是要参与救助。川渝商会昨日通过本报向全体同乡发出“援救亲人”倡议,他们希望更多的川渝籍同乡能够加入到这次爱心大援救的行列中来,不仅是为了曹小琴本人,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川渝人能够在他乡异地感受到同乡兄弟姐妹的亲情。

  昨天下午,曹小琴已经在本报及各部门的共同协助下离开了那个“囚禁”了15年的窑洞,来到呼市,在内蒙古第三医院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和治疗。虽然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承担费用,但更多的费用得靠社会的帮助。川渝商会发出的同乡救助倡议给曹小琴的治疗带来了福音,但是本报希望社会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参与到这次大援助中来。也许爱心从此能够改变小琴的悲惨命运。本报和川渝商会共同开通救助热线,本报救助热线电话:0471—3320332;川渝商会筹备小组联系人:杨先生 13171086882,蔡先生 13500618007。

  此外,有意捐助的爱心人士还可以通过邮局汇款。

  汇款地址:呼和浩特市展东路中华家园1号楼内蒙古晨报社编委会收转(请在附言栏内注明“为曹小琴捐款”字样)。 邮编:010051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