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被拐卖15年:走出窑洞到医院接受治疗(3)

  • 日期:2012-10-15 10:40
  • 来源: 学习方法
  • 浏览:
  • 字体:[ ]

  记者尝试着用写字的方式和她交流,“想啥子就写啥子,把你最想说的写下来。”川渝商会的一位大姐用四川话对曹小琴说道。曹小琴抓起了笔却没有动,记者握着她的手在本上写下“我们接你回家”的字样,所有的人都在问:“我们接你回家好吗?”曹小琴没有语言,她只是不断地用笔在回家两个字上圈点。

  选择了“家乡的味道”

  站在院子里,多年不走动的曹小琴明显有些体力不支,她把整个身子都靠在了川渝商会一位大姐的身上。之后,曹小琴又重新回到了她西窑的炕头上。

  在她面前摆着各种各样的食物,记者劝曹小琴吃点东西,可是她无动于衷,似乎有些不耐烦,用四川话说着让我们走开。

  “从四川拿来的辛辣的,老远远带过来的,你尝一下嘛。”成都电视台的记者撕开装着牛肉干的包装袋,曹小琴盯着食物依然没有要吃的样子。曹小琴的儿子小红从中拿出一块牛肉干,送到妈妈的嘴里。曹小琴没有急于咬食,而是拿着牛肉干,她嚼了起来。曹小琴当着所有人的面,毫无顾忌地吃了起来。

  在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曹小琴一根一根地吃着成都牛肉干,她偶尔还会说一些我们不大懂的四川话。“家乡的味道”也许勾起了小琴的丝丝记忆。

  原来“你”还在这里

  见到家乡人,曹小琴有了释然之地;听到乡音,小琴有了说话的欲望。

  换了新颜的破窑洞,穿上干净衣服的刘二针……

  就在我们慨叹小琴“家”里的变化时,记者却在一间废弃的屋子里找到了很多破旧的棉被、翻了花的衣服。记者走进门口,愕然发现第一次看到的一些破旧棉絮等都堆放在这间屋子里。

  清扫出来的一些垃圾则堆放在院外的空地上。

  每当记者问刘二针及两个孩子有关曹小琴的一些情况时,刘二针的妹妹总是准时出现在记者视野内,并且都是有意无意地打断话。

  对于哥哥当初花了多少钱买回曹小琴,刘二女总是闪烁其词。曾经告诉记者他亲自去接回曹小琴的刘二针也说是别人去接的。

离开榆树梁的最后一次回望。 内蒙古晨报记者 许江平 许战国摄影

曹小琴的大哥和姐姐走出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 内蒙古晨报记者 许江平 许战国摄影

  小琴哥哥姐姐一行3人昨飞抵内蒙古

  “我妹妹到底受了多少苦?”

  昨日下午2点30分,3个形色匆匆的人走出呼和浩特白塔机场。他们仿佛在找什么,面有倦容、神情疲惫。一个50岁左右的妇女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行李包,两个40岁左右的男人不时地看着手机,他们匆匆地从本报记者举着的“四川曹永良”的牌子面前走过。

  他们就是曹小琴远在四川的哥哥姐姐他们终于来了!

  “曹小琴100%是我妹妹”

  “叮铃铃……” 3月20日下午3点,曹永良家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他抓起电话,原来是村里的医生刘秀兰打过来的:“永良啊,你快来看看,我在报纸上看见你妹妹小琴了,你快过来看看是不是。”

  放下电话,曹永良感觉有点恍惚,小琴,小琴,这个名字多少年已经没有出现了?她还活着吗?他心跳得厉害,来不及多想,拼命地往刘医生家里跑。

  见到报纸后,曹永良愣住了,一把抢过报纸,死死地抓住,心里紧张得厉害,他反复地仔细看了半天,“很像,特别像,特别是身子侧着的那张照片,简直就是和妹妹一模一样。”曹永良迅速找来了大姐、妹妹和弟弟,开始商量怎么办。

  没过一会儿,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了,一下子全部聚集在了曹永良家的小院子里。报纸在人们手中传递,“就是小琴呀,她还活着呢!”那些看着小琴长大的老人们看见照片中小琴的悲惨生活都泪流满面。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