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教育纪事:恢复高考 牵动历史的制度变革(2)

  • 日期:2009-09-17 09:05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激辩40天:大学向谁敞开

    8月底,邓小平的复出及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的传闻,开始在数百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当中传播。

    “听说要恢复高考了!”

    “开玩笑的吧?不可能呀!”

    “……都那么说的!”

    类似这样的对话,不断地在知青中间流传。他们半信半疑,相互打听。但因山高路远,分布在广大农村的徐杨们,始终没有确切的消息。

    而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传闻正在得到证实。

    8月12日,教育部在北京重新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作为当时主管高校招生工作的教育部计划司工作人员,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参加了1977年召开的两次全国招生工作会。

    “第一次太原招生会,我在简报组,第二次北京招生会,我在起草文件组。”杨学为回忆说,“当时,会上争论很多。比如,高中毕业生是参加两年劳动后才能考大学,还是直接考大学,这是争论的第一个焦点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政审问题。‘文革’期间,政审主要是看家庭出身。第三个争议的焦点问题,就是考试。上大学是通过考试,还是继续保留‘文革’群众推荐的做法。其中,第一个问题争论最多,争论了40多天,两派争来争去。”

    “要是放在现在,这样的问题,不可能争论这么久。今天的许多人根本无法想象当年的情景。那个年代背景特殊,谁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因随意表态而出任何纰漏。”杨学为说完,深深叹了口气。

    高中毕业生是参加两年劳动后考大学,还是直接考大学?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为什么在当时会争论40多天呢?

    杨学为说,这得从“文革”前后我国高考制度的变化说起。新中国的高考制度始于1952年。从这一年到1966年“文革”前,高校招生实行全国统一命题、一次考试、分批录取的办法。招生工作的原则是阶级路线和政治与学业兼顾,生源主要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其他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但是,1966年7月24日,当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从1966年起招收的新生,将来毕业后,可以分配当技术员、干部、教员,也可以分配当工人、农民;从今年起,高校招生下放到省、市、自治区办理;应首先保证全国重点学校所需的新生质量;取消考试,采取推荐与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必须坚持政治第一的原则,贯彻执行党的阶级路线。

    从此,1952年建立起来的新中国高考制度就被废止,高校停止了招生工作。

    1968年7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的调查报告,以及毛泽东的指示:“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之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同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又发表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至此,长达10年之久的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全国展开。城镇的所有高中毕业生、有的地区的初中毕业生都须“上山下乡”,或当工人、参军,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则回乡参加农业生产。

    “这等于切断了高中毕业考大学的通道。”杨学为说,“实际上,当时的上海机床厂是一家生产精密机床的大厂。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该厂通过多种途径,如到技术科室边工作边学习,举办业余大学等形式,从工人中培养工厂急需的技术人才,应当说,这种探索是可贵的。但是,对于毛泽东的‘七·二一指示’,‘四人帮’将上海机床厂的经验当成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唯一形式,在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中,炮制了一整套以所谓‘阶级路线’、‘实践经验’和‘群众推荐’为核心的否定文化、否定理论、否定考试的‘左’倾谬论。1971年4月15日至7月3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张春桥、迟群等人控制下,会议《纪要》炮制了所谓的‘两个估计’:即‘文革’前17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

    在杨学为印象里,北京招生会上,少数人认为,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与执行“七·二一”指示相左,与“文革”前区别不大。而多数人主张在继续招收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的同时,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

    会议讨论由此陷入僵局。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