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 > 美术教学 > 正文

儿童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

  • 日期:2012-05-20 10:59
  • 来源: 好好学习
  • 浏览:
  • 字体:[ ]
老师提供新鲜的经验,提供能够从本能中吸取能量的象征,反过来也扩大和拓展了教师自觉意识的领域。”不言而喻,教师是创造性教学的母体,只有教师具有开放型的教学观,形成开放型的教学体系,确立开放型的人才教学目标,建立开放型的教学内容,组织开放型的课堂结构,选择和运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和途径,才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提高。

问题二:着重成功效果——忽略过程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孩子的世界是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实的,这样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可实际上有的教师在开展绘画教学活动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有几类常见现象。

现象一: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教育学生的好机会,但由于课堂的安排,常常忽略了。如:《快乐的回忆》一课中,让学生讲经历过的快乐的事。各种各样的趣事,会让同学在倾听别人叙述中分享到快乐,对于培养学生的画德很有裨益。比如一位学生讲:一次他看见一位孩子掉进臭水沟里,搞得很狼狈,他觉得很快乐。在这里,对学生“真、善、美”的心理引导、认识引导,显然是非常有必要的。老师不能为了下步的技法引导,放弃了思想教育。如果我们只要求儿童画好,而不顾及画德教育,教出来的学生就是画得再好,也离我们教育的目的相差甚远。

现象二:学生正在专心作画,教师按照备课计划,选几幅完成的作品开始讲评,另一部分学生,只好在教师的强令下停笔,可又有谁在看在听呢?有的烦躁不已,有的意犹未尽......教师在对少部分作品评价并给予表扬的同时,打击了大部分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自己的作品失去信心。

对策:我们教孩子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对他们进行心灵的熏陶以及健康人格的塑造。通过画画使孩子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在每次的绘画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

1、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让孩子自始至终潇洒自如地作画,寻找灵感,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表现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达到教学的目的。

2、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恰如其分地进行鼓励和表扬。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是独特,教师要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重视他们的创作体验,教师要与他们一起感受作画的乐趣。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19 学霸哥湘ICP备13002298号 链接/广告QQ:287668250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