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美术是他们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幼儿的身心发展,在感知上表现出知觉过程显示出整体性与直觉性,往往是凭直觉对知觉对象进行整体性判断,而非理性的、逻辑的分析与综合;在记忆上表现出具体形象记忆占优势;在想象上表现出出乎成人意料之外的独特想象;在情感上表现出易共鸣、易移情。因此,我们可以从幼儿的美术活动中得出以下三点评价信息:
一、从幼儿的作品中评价他们的思想、情感
从情感表现角度看,幼儿美术是他们进行情感表达与交流的工具。幼儿先天地具有情绪反应的能力。情绪是构成其意识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的美术中充满了情感色彩,早在幼儿使用笔、纸颜料画画之前,他们的视觉就有明显的对色彩、形状等的审美偏爱,表现出一种情绪倾向。到达幼儿时期,其自我中心主义的特点使得儿童总是按照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事件的类比,即按照他们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在他们身外发生的事件。由于幼儿不成熟的理性思维和自我意识,决定了他们缺乏那种理性地思考自己情绪的能力,其心理发展的移情作用在美术欣赏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幼儿自己并不觉得投射到对象之中,反倒觉得那经过移情的对象对他显得富有生机,仿佛在主动地对他说话一样。这样,儿童在美术活中不自觉地把自身的情感灌注到审美对象上,把自身无意识的心理内容转移到对象之中,通过感知和想像,有意无意地驱使客体形象的形、神朝着特定的方向和情境变化,使其自然而然地带有幼儿自身的情感色彩,具有幼儿自身的情感基调所规定的意态状貌和情趣氛围。
在一次活动过程中,楠楠在美工角进行瓷砖画的游戏,画了一幅幅漂亮的秋季景色,一片片颜色不同的树叶,一条条街道上跑着小动物开着各式各样的蔬菜汽车,街道旁有小花坛。花坛上空有小鸟,蝴蝶在自由地飞翔。画面干净,内容丰富,充满了童趣和幻想色彩。当再次回到楠楠身边时,让人大吃一惊,刚才那幅美丽画面已被灰色的水彩破坏得面目全非!此时,他正滔滔不绝地给小朋友讲故事:这个美丽的地方被洪水淹了,城市的小动物正在搬家,我要派好多人去救他们……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