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在发挥调动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必须做好“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结合,作为班主任决不能袖手旁观,而要努力做好他们的参谋、后盾,当好他们的“导演”。如刚毕业的261班的文艺工作,通过一年多的与学生接触中,发现文艺骨干不是个别的,有擅长舞蹈的,有搞乐器的,有搞美声的,可谓人才济济,这些人的积极性都很高,学生的这种主体充分发展示出来了,可就在搞“红五月歌咏比赛”时,他们矛盾分歧,谁都想使本班按照自己的设想参加比赛,眼看如果班主任不即时介入,班主任不发挥“主导”作用,该比赛将会遭遇拿破仑的“滑铁卢”,我迅速召集班委,商讨对策,协调各种关系,援引历史中“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事例,为了我们的班集体,在这样一个共同任务之下,以这些文艺骨干为主形成了一个坚强的“统一战线”,最终我们261班实现了“文艺复兴”,这一史实充分说明,“主导”和“主体”什么时候结合的好,班级工作就会不断前进,什么时候“主导”和“主体”分,则班级工作就会遭到挫折,为此我们做班主任的,不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要将“主导”与“主体”有机结合,真正形成推动所带班级工作的合力,产生班级工作前进的共振力。
四,有意识教育与无意识教育相结合
有意识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意识到自己是在受教育,无意识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受教育。进行有意识教育有多种途径,如课堂教学的正面引导,课外正面的谈心、说教;无意识教育,可寓教于学生喜欢的,适合学生特点的各种活动中,间接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可避免受教育者的反感情绪,或者消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差别,使受教育者以主动者的姿态处于教育过程中,主动暴露自己的思想,这样便于班主任对症下药,又便于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改正自己缺点,不断上进,如跟学生谈话,尤其是后进生,如果老是找后进生谈话,久而久之,在学生心理便形成了一种“概念”——我是差生,如果谈话时,一次找几个好的带一个差的,对于这个差生来说又形成一种心态——我还可以,无意识中萌发一种动力,努力成为真正的优生。
推荐内容
教育新鲜事